草原生态研究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9只。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大约为408只,必须积极防治 |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
D.如果该草原上没有草食性动物,则鼠的数量将会一直持续增长 |
下表是某同学对某地区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的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年龄结构 |
一级幼苗阶段 |
二级幼苗阶段 |
小树阶段 |
中树阶段 |
大树阶段 |
个体数(棵) |
120 |
101 |
60 |
28 |
15 |
A.种群密度上升 B.环境阻力不变
C.总能量减少 D.营养级能量降低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
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 |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 出生率=死亡率 |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
下列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每毫升的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
C.长白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
D.a与c为竞争关系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对群落的影响 |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D.人类可以任意的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生物群落是指
①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③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④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 |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 |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 |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下表为甲、乙、丙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判断
草原类型 |
甲 |
乙 |
丙 |
||||
植物总种数 |
160 |
100 |
80 |
||||
平均种数(种数/ m2) |
20 |
18 |
10 |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 hm2) |
2000 |
900 |
200 |
||||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25.0 |
49.0 |
78.0
|
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③能够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的点
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A |
b |
a |
c |
d |
B |
d |
b |
b |
a |
C |
d |
b |
d |
b |
D |
c |
a |
d |
c |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波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的数量波动幅度有大有小 |
B.种群的数量波动可以周期性也可非周期性 |
C.种群的数量波动在K值上下波动 |
D.在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周期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