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演替速率比乙的慢、历时长 |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和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3阶段,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B.三个阶段中,第3阶段群落固定的总能量较多 |
C.丙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甲、乙消亡 |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
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 |
C.乔木取代灌木,确立优势 |
D.微生物随有机物的增加而减少 |
我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右表统计数据: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为 .一个密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
(3)采用样方法调查森林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
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
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
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
为研究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某研究机构根据某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2),请回答.
(1)调查说明,弃耕地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即物种 会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 .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受到轻度 (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其物种数波动较小.
(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其信息传递方式为 该入侵物种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 关系.
(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 营养级,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过程的实质是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 |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
D.生态系统只有保持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才能长期维持稳定 |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 )
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
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 |
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 |
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
B. |
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
C. |
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
D. |
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
图是某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兔后使兔的种群数量下降。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而兔被中度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度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
C.中度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
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生物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