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
B.空气逐渐稀薄 |
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 |
D.高处云量增大 |
生物适应并改变环境,减少温度、光、水分及其他理化因子的限制作用,这种补偿作用主要存在于哪个生态层次( )
A.个体 | B.种群 | C.生物群落 | D.生态位 |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
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
B.人类活动会减缓演替的进行 |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 |
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 |
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图4-26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和枯草杆菌,过几天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是以枯草杆菌为食的。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 ,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 。
(2)A和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和 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
一座高山上的哪些成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 )
A.全部马尾松 | B.全部鸟类 |
C.全部生物 | D.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 |
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装置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A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
B.图B走势的主要原因是随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 |
C.图C显示培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 |
D.图D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 D.四种说法都正确 |
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地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记录如下表:
表一 不同调查面积的野菊数量统计结果
表二 近五个月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车前草 |
0 |
0.3 |
1.4 |
2.0 |
3.0 |
婆婆纳 |
1.3 |
1.4 |
1.7 |
2.8 |
3.2 |
狗尾草 |
0.8 |
1.3 |
1.5 |
2.2 |
1.6 |
野菊 |
0.4 |
2.0 |
2.5 |
3.4 |
5.4 |
(1)①表一中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对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表二中狗尾草与野菊的之间的关系是( ), 狗尾草数量4月份时有所增加,其原因是
。
③试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野菊和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2)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