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 B.①②⑤ | C.④⑤ | D.②③ |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据此可以推断河豚毒素( )
A.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
B.能使酶活性增强,细胞代谢加快 |
C.能使膜流动性增强,通透性增加 |
D.能与膜上特定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代谢改变 |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
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
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
C.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 |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 |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 |
C.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 |
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 |
赛场上竞赛运动员听到拉拉队的“加油”声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 |
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
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
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效应器 ⑤神经中枢
A.②④ | B.①④ | C.② | D.②⑤ |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
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 B.触觉完全丧失 |
C.躯干冷温觉丧失 | D.躯干痛觉丧失 |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 |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各点距离: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的传递过程,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局部电流可由a传到c |
B.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c表示传出神经的末梢部分 |
C.若a表示抗原,b表示B细胞,则c为T细胞 |
D.若该图表示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为转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