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
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处于抑制状态 |
D.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 |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
右图表示两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
B.a点兴奋时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
C.刺激c点,a、b、d、e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
D.兴奋时,电信号可以从b点直接传递到c点 |
右图示意神经中枢内两个神经元(甲、乙)之间接触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b内物质的释放,兴奋能从d传送到e而不能逆传 |
B.突触由b、d、e三部分组成,f属于内环境 |
C.若刺激a使c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则此突触可能传递了抑制性递质 |
D.当b内物质进入f使e兴奋后,c处能检测到有“局部电流”的产生 |
下面四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
B.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 |
C.用含有S和P的培养基培养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D.在研究光照强度影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某种植物放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时,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如果不表达,则需要对外显子作修饰 |
C.若某男人表现出线粒体基因控制的疾病,则其女儿很可能会患有此病 |
D.为育成抗虫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虫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细胞 |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
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
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
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
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
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
饮酒过量的人会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小脑、大脑、脑干 | B.大脑、小脑、脑干 |
C.下丘脑、大脑、脑干 | D.脑干、大脑、小脑 |
母鸡冬季产蛋较少,养鸡场往往会在冬季用一定强度的日光灯照射鸡舍,以达到促进母鸡产蛋的目的。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属于
A.神经调节 | B.体液调节 | C.免疫调节 | D.神经-体液调节 |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
B.被损伤的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