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
B.适当地增强光照和提高温度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预防优生学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遗传咨询 ②产前诊断 ③宫内治疗 ④DNA重组 ⑤人体胚胎移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从全校的1 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8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7.5% |
B.10% |
C.15% |
D.1% |
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高度近视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双亲性状 |
调查的家庭个数 |
子女总人数 |
子女高度近视人数 |
|
男 |
女 |
|||
①双亲均正常 |
71 |
197 |
36 |
32 |
②一方正常,一方高度近视 |
9 |
26 |
6 |
8 |
③双方高度近视 |
4 |
12 |
4 |
7 |
总计 |
84 |
235 |
46 |
47 |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表中第①种婚配情况能判断高度近视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
B.双亲均患病的家庭中出现正常个体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
C.表中第①种婚配中正常与高度近视129∶68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假设有较大误差是由于实际调查的群体小或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 |
D.双亲均正常,家庭中双亲基因只有Aa×Aa |
人类遗传病中的唇裂、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别属于: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多基因遗传病③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④性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②④①③ | D.②③①④ |
某男生在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家属病史时获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
下面是两个有关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个体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Ⅰ代中
A.2号和1号 |
B.4号和4号 |
C.2号和2号 |
D.3号和4号 |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
B.引起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人皮肤、毛发等处的细胞中缺乏酪氨酸酶 |
C.先天愚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
D.无脑儿属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病因与孕妇妊娠期接触的环境密切相关 |
下列系谱图中,6号无患病基因,7号和8号婚后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48 | B.1/24 | C.1/16 | D.无法确定 |
减数分裂的哪一异常变化将可能出现先天愚型的后代( )
A.第5对染色体部分缺失 | B.第21号染色体着丝点分开但不分离 |
C.第3号染色体的着丝点不分开 | D.第21号染色体部分颠倒 |
图为人类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涂阴影的表示男性患者),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 )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根据是( )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 B.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 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
三体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性腺发育不良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于: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 )
A.②①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①④② | D.③②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