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
C.雌配子:雄配子=1:1 |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
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
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
B.如果外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
C.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
D.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
B.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
C.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1/8 | B.1/6 | C.1/4 | D.1/2 |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
B.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
C.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
D.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 |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A.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6种 |
B.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
C.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
D.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都与性别有关 |
B.萨顿用类比推理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C.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有致病基因 |
D.某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0万分之一,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
若“P→Q”表示P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完全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①P表示某细胞产生CO2,Q表示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②P表示遗传病,Q表示该个体含有致病基因
③P表示某人的一个细胞含44+XX染色体,Q表示该个体为女性
④P表示甲乙两个物种,Q表示甲乙间有生殖隔离
⑤P表示群落演替,Q表示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
⑥P表示人体长期营养不良,Q表示血浆渗透压降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1:0 | B.1:1 | C.2:1 | D.3:1 |
人类的两条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以下叙述中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从来源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
B.从形态结构看,二者虽然差别很大,但却存在着同源区段 |
C.从功能看,二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只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 |
D.从减数分裂中行为看,二者能联会、分离,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 |
雌性火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将3只表现正常但产生过患白化病火鸡的雄火鸡与多只正常雌火鸡(无亲缘关系)交配,共得到229只幼禽,其中有55只白化幼禽且均为雌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火鸡白化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
B.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
C.表现正常的幼禽基因型相同 |
D.表现白化的幼禽都是纯合子 |
某小组获得一雌雄异株植株的突变体,其突变性状是由此植株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欲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实验如下: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Q,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
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
C.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 ![]() |
D.若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