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男性色盲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为 7%, 则从理论上推算 , 该地区女性患色盲的概率为 ( )
A.0.49% | B.14% | C.3.5% | D.4.9% |
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一4是杂合子 |
B.Ⅲ一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
C.Ⅲ一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
对某成年男性色盲患者睾丸内一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其中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可能没有色盲基因 |
B.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Y染色体,有一个色盲基因 |
C.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X染色体,有2个色盲基因 |
D.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有1个色盲基因 |
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下列杂交结果,相关基因最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项是
A.一只直毛雄性与一只卷毛雌性杂交,产生1只卷毛雌性和一只直毛雄性 |
B.一只长毛雄性与多只短毛雌性杂交,产生3 只长毛(1雄2雌)和4 只短毛(2雄2雌) |
C.一只白毛雄性与多只黑毛雌性杂交,后代中雄性全部白毛,雌性全部黑毛 |
D.一只花斑脚雄性与一只非花斑脚雌性杂交,后代雌性和雄性全部为花斑脚 |
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母表现型正常,生下3胞胎孩子。其中只有一个患色盲,有两个孩子为同卵双胞胎。3个孩子的性别不可能是 ①2女1男 ②全是男孩 ③全是女孩 ④2男1女
A.① | B.③ | C.③和④ | D.①和② |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 B. | 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
C. | 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 D. | 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某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片有阔叶和窄叶两种,且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
||
父本 |
母本 |
雌株 |
雄株 |
|
1 |
阔叶 |
阔叶 |
阔叶234 |
阔叶119 、窄叶122 |
2 |
窄叶 |
阔叶 |
阔叶83、窄叶78 |
阔叶79 、窄叶80 |
3 |
阔叶 |
窄叶 |
阔叶131 |
窄叶127 |
对上表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第l组实验可以确定阔叶为显性 |
B.仅根据第②组不能确定叶形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 |
C.第2组母本为杂合子 |
D.第l组子代的阔叶雌株全为纯合 |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丙图表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
D.丁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
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A.全部是褐色 | B.雌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
C.褐色:黑色=3:1 | D.雌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
下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
B. |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
C. |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不患病 |
D. |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
右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 | Ⅰ-1 |
B. | Ⅰ-2 |
C. | Ⅰ-3 |
D. | Ⅰ-4 |
在小家鼠中,有一突变基因使尾巴弯曲。一系列杂交结果如下:
组别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雌(♀) |
雄(♂) |
|
1 |
正常 |
弯曲 |
全部弯曲 |
全部正常 |
2 |
弯曲 |
正常 |
50%弯曲,50%正常 |
50%弯曲,50%正常 |
3 |
弯曲 |
正常 |
全部弯曲 |
全部弯曲 |
4 |
正常 |
正常 |
全部正常 |
全部正常 |
5 |
弯曲 |
弯曲 |
全部弯曲 |
全部弯曲 |
6 |
弯曲 |
弯曲 |
全部弯曲 |
50%弯曲,50%正常 |
判断小家鼠尾巴弯曲的遗传方式及依据组别,正确的是( )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 |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6 |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4 |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