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以使ATP转化成ADP的是( )
A.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 |
B.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丙酮酸分解 |
C.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 |
D.氧分子穿过毛细血管壁 |
关于酶应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适宜的水温能提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②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③嫩肉粉中含有木瓜蛋白酶,烹调时可先用开水溶解
④离开活细胞后酶仍可发挥催化作用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
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
D.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只有酶1在发挥作用 |
将1 mL 5%人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 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C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C | B.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 5%胃液溶液 |
C.将pH由2调节为7 | D.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唾液 |
下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
B.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
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麦芽糖酶的利用率相同 |
B.若温度上升5 ℃,b点向下方移动 |
C.减少麦芽糖量,酶的活性一定下降 |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
如图所示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若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
B.若a、b、c表示pH,则c>b>a |
C.若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
D.若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B.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是相同的 |
C.酶只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能作为底物 |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分解或转移 |
下列对人体细胞内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 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
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组成ATP 分子的化学元素只有C、H、O
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ATP,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ml 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A.甲试管 | B.乙试管 | C.丙试管 | D.甲和丙试管 |
随食团进人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原因是( )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 | 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
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 | D.胃中已有淀粉酶 |
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B.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
C.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D.在体外也可以发挥作用 |
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纸层析法对菠菜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提取 |
B.检测蛋白质时加入过量双缩脲试剂B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H202作为底物 |
D.黑藻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