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pH |
6.5~6.8 |
Ca2+、Mg2+总浓度 |
<0.0045mol/L |
细菌总数 |
<100个/L |
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源水中含Ca2+ 、Mg2+、HCO3-、Cl-等,加入石灰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写出其中一个离子方程式 。
(2)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 (填写编号,多选倒扣分)
①只是物理过程 ②只是化学过程 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 沉淀。
(3)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和 。
(4)气体A的作用是 。这种作用是基于气体A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 性
(5)下列物质中, 可以作为气体A的代用品。(填写编号,多选倒扣分)
①Ca(ClO)2 ②NH3 (液) ③K2FeO4 ④SO2
(16分)已知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Ⅰ.用如上图所示装置进行Mg和SO2的实验,其中A是制备SO2的发生装置。
⑴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 ④CaSO3固体
⑵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⑶请画出制备SO2的发生装置并注明主要仪器的名称,固定仪器省略不画。
(4)你认为该装置不足之处是什么?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和SiO2均不与稀H2SO4反应
⑤SiH4在空气中自燃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⑸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6)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____ 。
实验题
Ⅰ以下是有关SO2、Cl2的性质实验。
(1)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
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若装置D中装的是V2O5(催化剂),通入SO2时,打开K通入适量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SO2通入B中,溶液颜色退去,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某同学将足量的SO2通入一支装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未见沉淀生成,若向该试管中加入足量(填字母) ,仍然无法观察到沉淀产生。
A.氨水 B.稀盐酸 C.硝酸钾溶液 D.硫化钠溶液
(3)若由元素S和O组成–2价酸根离子X,X中S和O的质量比为2∶3;当Cl2与含X的溶液完全反应后,得澄清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Cl2与含X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某科研单位利用电化学原理用SO2来制备硫酸,装置如图
含有某种催化剂,电极为多孔的材料,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通入SO2的电极为_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的总反应式
Ⅱ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装置①可完成多种气体的发生、净化和收集,如铜屑与稀硝酸反应
B.装置②中,a为正极,d为阳极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
D.装置④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
Ⅲ 用铅蓄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铅蓄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Pb—2e-=Pb2+
B.铅蓄电池放电时,B极质量减轻,A极质量增加
C.铅蓄电池充电时,A极应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D.电解苦卤水时,a电极首先放电的是Br-
(12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有以下步骤:
(1)配制待测液:用5.00 g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1000 mL溶液。除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 _。
(2)滴定:
①盛装0.1000 mol·L-1盐酸标准液应该使用_________式滴定管。
②滴定时眼睛应 。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测定序号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所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1 |
20.00 |
0.50 |
20.78 |
2 |
20.00 |
1.20 |
21.32 |
(3)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
(4)误差分析(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下图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的两个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加热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包有Na2O2的棉花燃烧。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你写出由该实验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1: ;
结论2: 。
(5分)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l00 mL 2 mol·L-1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操作中,用不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A.烧杯 B.200 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 mL容量瓶
(2)下列操作的顺序是(每项限选一次) 。
A.称量 B.溶解 C.洗涤 D.定容 E.转移 F.摇匀 G.冷却
(3)(以下小题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所配溶液的浓度将 ;
若用2 mol·L-1的NaOH溶液先润洗容量瓶,再转移溶液,所配溶液的浓度将 。
.如图A、B两个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_池,Pt1为______极。
(2)当电路中通过0.02mol电子时,A溶液质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g。
(3)同时B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mL,则反应前B池中原混合溶液中Cu2+的浓度是__ ______(设B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200mL)。
(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Cu(OH)2受热分解产物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1)取0.98 g Cu(OH)2固体加热,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 和 。
(2)取少量产物B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证明产物A在加热时能与NH3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Ⅱ(夹持装置未画出)所示实验装置。
①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两个明显现象: i直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ii装置乙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能证明产物A与NH3发生了反应的判断依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只有i可以 b.只有ii可以 c.i或ii都可以
(12分)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SO32-、SO42-、Cl、OH-,检验溶液中除OH-外其他阴离子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试剂的化学式① ② ⑤ 。
(2)试剂④可能是 (填选项字母)。
A.石蕊试液 | B.硫酸铜溶液 | C.溴水 | D.品红溶液 |
(3)若试剂④是酸陛KmnO4溶液,写出气体E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加过量试剂③的目的是 。
(5)试剂②能否用试剂③代替 (填“能”或“否”),理由是?
。
如图,X和Y均为石墨电极:
(Ⅰ)若电解液为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过程中____极(填“阴”或“阳”)附近会出现红色;
(Ⅱ)若电解液为500 mL含A溶质的某蓝色溶液,电解一段时间,观察到X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Y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中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X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
(1)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加入一定量的____(填加入物质的化学式)。(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2)请你推测原溶液中所含的酸根离子可能是____;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 mL)。
Ⅰ.实验步骤:
(1)配制100 mL待测白醋溶液。量取10.00 mL市售白醋,注入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 (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
(2)用 量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_____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 0 mol·L-1 NaOH溶液的 (填仪器名称)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下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4)滴定。滴定过程中,眼睛应观察 。滴定终点后记录NaOH溶液的终点读数。再重复滴定3次。
Ⅱ.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mL |
1 |
2 |
3 |
4 |
V(样品)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V(NaOH)(消耗) |
15.95 |
15.00 |
15.05 |
14.95 |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1)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15.95+15.00+15.05+14.95)/4] mL=15.24mL。
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c(市售白醋)=___________mol·L-1;市售白醋总酸量=_________g/100 mL。
(2)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 (填写序号)。
a.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
b.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c.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前锥形瓶用待测白醋溶液润洗
限使用下列试剂:酚酞溶液、石蕊试液、稀氨水、氯化铵晶体、浓盐酸、熟石灰粉末、醋酸铵晶体和蒸馏水。根据(1)弱碱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2)弱碱的阳离子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这两种平衡移动均会引起指示剂颜色变化。由此可分别选用上述试剂,设计两个实验证明NH3·H2O是弱碱。请简述实验方法及现象。
(1)应用根据(1)的实验方法及现象
(2)应用根据(2)的实验方法及现象
Fe、Cu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完成了Fe、Cu分别与S、Cl2反应的实验,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为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生成物是
A.FeCl3 | B.FeCl2 | C.CuCl2 | D.FeS |
(2)乙同学为验证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B的作用: 。开始加热前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3)当乙同学实验结束时,铁完全溶解,试管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试管上部为红棕色气体,此时丙同学用所得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和探究:
①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Cu片,结果Cu片先逐渐溶解,并伴随其他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可能是和过量的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你认为Cu片溶解是否还有另一原因,若有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若无此空不填)
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
③丙同学实验结束后加水稀释后得到溶液500mL,假设实验全过程硝酸只被还原成NO和NO2共0.02 mol并测得溶液中Fe2+和Cu2+浓度均为0.02 mol/L,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4)本次探究实验用掉密度为1.5g·cm-3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硝酸3mL,超出实际参加反应的量其原因有(写出两点):① ②
“套管实验”具有装置简洁便利等有优点,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欲利用图1比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并检验分解产物。最好应在大试管底部加入 (填化学式),石灰水变浑浊的烧杯是 (填:甲、乙) 。
请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使用图2中大小不一的试管,用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气,并收集一试管氢气,
将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入 试管内(填:大、小)组成发生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为了使得所收集的氢气能较
纯净地充满所收集氢气的试管,应如何操作,写出大致的步骤:
。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实验室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操作①的仪器装置示意图(见题后说明)。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酒精(沸点78℃) B.四氯化碳(沸点77℃)
C.甘油(沸点290℃) D.苯(沸点80℃)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Icl,为消除此杂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适量___________ (填序号)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KIO3 B.HClO C.KI D.Br2
(4)为使从含碘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溶剂顺利进行,采用水浴加热蒸馏(如上图所示)。请指出图中实验装置中错误之处(有几处填几处,下列空白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5)实验中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体碘聚集在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
说明:实验装置中仪器用下面方法表示。铁架台、连接胶管等不必画出,如需加热,在仪器下方用“△”表示。下列图示均为玻璃仪器,应标清液面或固体可视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