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现有A、B、C、D、E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按A、B、C、D、E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D、E、B、C、A顺序依次减小;
②A、D同主族,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与C的位置相邻;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③B、D、E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有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它们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且所得盐中均含C元素;
④B、E两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C、D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乙+丙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化合物BA3与B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                                         
(4)某原电池中,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向负极通入碳元素与元素C(原子物质的量之比1:1)形成的化合物,向正极通入元素C最常见的单质,试完成下列问题: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题16分)钒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还用于催化剂和新型电池。从含钒固体废弃物(含有SiO2、Al2O3及其他残渣)中提取钒的一种新工艺主要流程如图:

物质
V2O5
NH4VO3
VOSO4
(VO2)2SO4
溶解性
难溶
难溶
可溶
易溶

部分含钒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上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所得溶液中除H+之外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
(2)反应②碱浸后滤出的固体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4)25℃、101 kPa时,ⅰ、4Al(s)+3O2(g)2Al2O3(s)   ΔH1=-a kJ/mol
ⅱ、4V(s)+5O2(g)2V2O5(s)  ΔH2=-b kJ/mol
用V2O5发生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钒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5)钒液流电池(如图所示)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该电池中隔膜只允许H+通过。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6)用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以测定反应①后溶液中的含钒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V+H2C2O4+2H+2VO2++2CO2↑+2H2O。取25.00 mL 0.1000 mol/LH2C2O4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将待测液盛放在滴定管中,滴定到终点时消耗待测液24.0 mL,由此可知,该(VO2)2SO4溶液中钒的含量为            g/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附加题:(共10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则 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        (填“强”或“弱”)。
(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瓦纽科夫法熔炼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2PbS(s)+3O2(g)=2PbO(s)+2SO2(g)  △H=" a" kJ·mol-1
②PbS(s)+2PbO(s)=3Pb(s)+SO2(g)  △H=" b" kJ·mol-1
③PbS(s)+PbSO4(s)=2Pb(s)+2SO2(g)  △H=" c" kJ·mol-1
反应3PbS(s)+ 6O2(g)=3PbSO4(s)   ΔH=             kJ ·mol-1(用含a,b ,c的代数式表示)。
(4)引爆导弹、核武器的工作电源通常Ca/PbSO4热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则计算x=       _和m:n=_        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1)在25℃、101 kPa下,1 g甲烷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放热Q 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肼(N2H4)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环保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
(3)如图装置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乙烧杯中石墨电极附近pH值的变化为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还有CuSO4),若要使乙烧杯中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         (填序号).

A.CuO B.Cu(OH)2 C.CuCO3 D.Cu2(OH)2CO3


(4)下图是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甲醇(CH3OH)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质子交换膜左右两侧的溶液均为500mL 2 mol/LH2SO4 溶液,当电池中有1mole发生转移时,左右两侧溶液的质量之差为      (忽略气体的溶解,假设反应物完全耗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B.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
C.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1)①和②形成的最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
(2)下列事实能证明②的非金属性比⑥强的是
A.Na2CO3+SiO2Na2SiO3+CO2
B.SiO2+2CSi+2CO↑
C.Na2SiO3+CO2+2H2O=H2SiO3↓+Na2CO3
D.CH4比SiH4稳定
(3)写出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③、④、⑤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          ____。
(5)①、②、⑦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5︰1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含有两个-CH3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6)最近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液化石油气(以C4H10表示).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已知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4H10+13O2-26e===4CO2+5H2O
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池中O2向________极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    (填“原电池”、“电解池”或 “电镀池”),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丙池中F电极为                 (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
该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当池中C极质量减轻10.8 g时,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4)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加入下列物质能使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       (填选项字母)。

A.Cu B.CuO C.Cu(OH)2 D.Cu2(OH)2CO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将反应IO3+5I+6H+3I2+3H2O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1)开始时向甲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此时甲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工作过程中关于电流计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编号)
a.电流计读数逐渐减小          b.电流计读数有可能变为0
c.电流计读数一直不变          d.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增大
(2)如果在加浓硫酸前,甲、乙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则溶液变蓝的烧杯是_______(填“甲”、“乙”)。
(3)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再向甲烧杯滴入浓NaOH溶液,此时乙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向_____(填“左”、“右”)偏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蓄电池反应为NiO2+Fe+2H2OFe(OH)2+Ni(OH)2
(1)该蓄电池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下列字母),放电时生成Fe(OH)2的质量18 g,则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是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Zn块相连,或与该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相连。
(3)以该蓄电池做电源,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原因是(用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4)精炼铜时,粗铜应与直流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相连,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甲同学设计如下除杂方案:

已知各离子沉淀时的情况如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Cu(OH)2
Zn(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7.5
5.6
6.2
完全沉淀时的pH
3.9
9.7
6.4
8.0

则加入H2O2的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应将方案中的pH调节到8,你认为此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          装置,电极A的名称是              
(2)甲装置中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装置中B(Ag)的电极反应式为                               
丙装置中D极的产物是                           (写化学式),
(3)一段时间,当丙池中产生112mL(标准状况下)气体,若要使丙池恢复电解前的状态,
应向丙池中                (写化学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H的化合价为-1价) 和 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通信卫星电源。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2)火箭发射常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液态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已知:N2H4(l) + O2(g) = N2(g)+ 2H2O(l)     △H =" –" 534 kJ·mol—1
H2O2(l)= H2O(l) + 1/2O2(g)          △H =" –" 98.6 kJ·mol—1
写出常温下,N2H4(l) 与H2O2(l)反应生成N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           
(3)O3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图所示)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            (填“A”或“B”)。
②若C处通入O 2,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下列情况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v(H2O) = v(H2)
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C.H2O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D.容器中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发生改变

E.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5)温度T1时,在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积中,加入0.4molCO2和0.4mol的H2,反应中c(H2O)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T1时反应CO(g)+H2O(g)CO2(g)+H2(g)第4分钟达到平衡。在第5分钟时向体系中同时再充入0.1molCO和0.1molH2(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右图中画出第5分钟到9分钟c(H2O)浓度变化的曲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甲中SO42-移向      极(填“铝片”或“镁片”)。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性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
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
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填计算结果)。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____300K(填“>”、“<”或“=”)。

T/℃
T1
300
T2
K
1.00×107
2.45×105
1.88×103

(3)N2和H2以铁作催化剂从145℃就开始反应,不同温度下NH3的产率如图所示。温度高于900℃时,NH3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4)硝酸厂的尾气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在碱性条件下通入氨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由CO和H2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
①下列情形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每消耗1mol CO的同时生成2molH2
B.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C.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②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B、C两点的平衡常数K(B)K(C)(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0mol CO和6.0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
c(CO)=0.25mol/L,CO的转化率=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常温下,将V mL、0.20mol/L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0.20mol/L甲酸溶液中,充分反应,溶液pH=7,此时V      20.00(填“>”、“=”或“<”);当氢氧化钠溶液与甲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____________
(3)温度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用(CO、H2)作反应物,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正极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4)己知:CH3OH、H2的燃烧热(△H)分别为﹣726.5kJ/mol、﹣285.8kJ/mol,则常温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3OH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弃铝矿(含CuO、Al2O3及SiO2),模拟工业上提取铝的工艺,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简单操作流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灼烧Al(OH)3时,用到多种硅酸盐质的仪器,除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外,还有_______(填仪器名称)。
(3)溶液Y中要加入稍过量原料A,原料A的化学式是_______。
(4)操作流程中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2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

请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验证原电池的效果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