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科学与探究
化学科学特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趋势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绿色化学
化学史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方法
层析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工业制取硫酸
工业合成氨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制取硝酸
铜的电解精炼
高炉炼铁
工业制取漂粉精
工业制取水煤气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烧碱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工业制氨气
工业制金属铝
氯碱工业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工业制冰晶石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元素
核素
同位素及其应用
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
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化学用语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化学常用计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含义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
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晶格能的应用
用晶格能的大小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金属键的涵义
金属键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含有氢键的物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料的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反应热和焓变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清洁能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
焓变和熵变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的简单计算
盐类水解的原理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电解原理
弱电解质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
氯离子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氧族元素简介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的性质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无机物的推断
金属材料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命名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鉴别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糖类、蛋白质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造纸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酶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
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意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化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干燥仪器
夹持仪器
连接仪器及用品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存放
药品的取用
指示剂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连接仪器装置
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拆卸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过滤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蒸馏与分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渗析
盐析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洗气
加热分解
离子交换
物质分离装置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粗盐提纯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水资源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加热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冷却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排气量气装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装置综合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滴定
中和热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化学反应机理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探究化学规律
探究焰色反应
探究离子键的形成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原电池
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探究沉淀溶解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铝热反应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钾与水、氧气的反应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探究镁与水、盐酸及铝与盐酸的反应
给铁件镀铜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检验三价铁与二价铁
检验氯离子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石油的分馏
蛋白质的盐析
甲烷的性质实验
甲烷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燃烧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性质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酚与NaOH反应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苯酚与溴的反应
苯酚的显色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纤维素的性质实验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苯与溴的反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18分)I.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该电池中,负极材料是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
Ⅱ.以废旧锌锰干电池处理得到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锰锌铁氧体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xZn1-xFe2O4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活性铁粉除汞时,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除汞是以氮气为载气吹入滤液中,带出汞蒸气经KMnO4溶液进行吸收而实现的。在恒温下不同pH时,KMnO4溶液对Hg的单位时间去除率及主要产物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pH=2时KMnO4溶液吸收汞蒸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在强酸性环境中汞的单位时间去除率高,其原因除氢离子浓度增大使KMnO4;溶液的氧化性增强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
(4)用惰性电极电解K2MnO4溶液制备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a应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已知25℃,两室溶液的体积均为100 mL,电解一段时间后,右室溶液的pH由10变为14,则理论上可制得_______mol KMnO4 (忽略溶液的体积和温度变化)。

来源:2015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理综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现有A、B、C、D、E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按A、B、C、D、E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D、E、B、C、A顺序依次减小;
②A、D同主族,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与C的位置相邻;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③B、D、E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有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它们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且所得盐中均含C元素;
④B、E两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C、D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乙+丙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化合物BA3与B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
(4)某原电池中,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向负极通入碳元素与元素C(原子物质的量之比1:1)形成的化合物,向正极通入元素C最常见的单质,试完成下列问题: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附加题:(共10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则 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填“强”或“弱”)。
(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瓦纽科夫法熔炼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2PbS(s)+3O2(g)=2PbO(s)+2SO2(g)△H=" a" kJ·mol-1
②PbS(s)+2PbO(s)=3Pb(s)+SO2(g)△H=" b" kJ·mol-1
③PbS(s)+PbSO4(s)=2Pb(s)+2SO2(g)△H=" c" kJ·mol-1
反应3PbS(s)+ 6O2(g)=3PbSO4(s) ΔH=kJ ·mol-1(用含a,b ,c的代数式表示)。
(4)引爆导弹、核武器的工作电源通常Ca/PbSO4热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则计算x=_和m:n=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填“原电池”、“电解池”或 “电镀池”),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丙池中F电极为(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
该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当池中C极质量减轻10.8 g时,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mL(标准状况)。
(4)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加入下列物质能使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填选项字母)。

A.Cu B.CuO C.Cu(OH)2 D.Cu2(OH)2CO3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思考下列问题,按要求填空:
(1)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
①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
②若温度不变,向水中滴入稀盐酸使c (H+) =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_____。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 △H1="-351.1" kJ·mol-1
Hg(l)+O2(g)="==HgO(s)" △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为_____。
(3)在稀氨水中存在下述电离平衡NH3+H2O NH3 ·H2O NH4++OH,分别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溶液中c(OH)如何变化?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移动方向如何?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加入的物质
少量(NH4)2SO4固体
少量HNO3溶液
少量KOH溶液
c(OH-)的变化

减小

平衡移动方向
逆向

逆向

(4)如图所示,装置B中两电极均为石墨电极,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________。
②锌极为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③当C2极析出224 mL气体(标准状况下),锌的质量减少__g

来源:2014-2015江苏省徐州市五县一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1)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H的化合价为-1价) 和 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通信卫星电源。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2)火箭发射常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液态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已知:N2H4(l) + O2(g) = N2(g)+ 2H2O(l)△H =" –" 534 kJ·mol—1
H2O2(l)= H2O(l) + 1/2O2(g) △H =" –" 98.6 kJ·mol—1
写出常温下,N2H4(l) 与H2O2(l)反应生成N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
(3)O3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图所示)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填“A”或“B”)。
②若C处通入O 2,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下列情况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v(H2O) = v(H2)
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C.H2O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D.容器中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发生改变

E.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5)温度T1时,在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积中,加入0.4molCO2和0.4mol的H2,反应中c(H2O)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T1时反应CO(g)+H2O(g)CO2(g)+H2(g)第4分钟达到平衡。在第5分钟时向体系中同时再充入0.1molCO和0.1molH2(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右图中画出第5分钟到9分钟c(H2O)浓度变化的曲线。

来源:2015届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氯化硫酰(SO2Cl2)是一种无色液体,遇水剧烈水解,其熔点为-54.1 ℃,沸点为69.1 ℃,可用作氯化剂及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氯化硫酰可用下列反应制取:
SO2(g)+Cl2(g)SO2Cl2(l)△H=-97.3 kJ/mol。
(1)为了提高上述反应中Cl2的平衡转化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用字母编号填写):
a.缩小容器体积 b.使用催化剂c.提高SO2浓度 d.提高温度
(2)300 ℃时,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6.20 g SO2Cl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含SO2 7.616 g,则300 ℃时合成SO2Cl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为:
(3)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化硫酰:

①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用字母编号填写):
a.A、E处洗气瓶中盛放的可能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饱和NaHSO3溶液
b.B处反应管内五球中玻璃棉上的活性炭起催化作用
c.B处反应管的冷却水应从m接口通入
d.装置C处吸滤瓶应放在冰水中冷却
e.D处U形管中盛放的可能是碱石灰
②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反应管通冷却水的目的是:
③氯磺酸(ClSO3H)受热分解也可制得氯化硫酰,并得到另外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分离产物的方法是:
(4)下图为GET公司开发的Li-SO2Cl2军用电池的示意图。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O2Cl2=2LiCl+SO2↑,则该电池工作时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理综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均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矿物资源。
(1)Stumm和Morgan提出黄铁矿在空气中氧化的四步反应如题20图-1所示:
① a反应中每生成1molFe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用细菌冶铜时,当黄铜矿中伴有黄铁矿可明显提高浸取速率,其原理如题20图-2

①冶炼过程中,正极周围溶液的pH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负极产生单质硫的电极反应式为



这里,否则就错了!!阅后删除!

(3)煤炭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用氢气脱除黄铁矿中硫的相关反应(见下表),其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关系如题20图-3。



相关反应
反应热
平衡常数K
FeS2(s) + H2(g) FeS(s) + H2S(g)
ΔH1
K1
1/2 FeS2(s) + H2(g)1/2Fe(s)+H2S(g)
ΔH2
K2
FeS(s) + H2(g)Fe(s)+H2S(g)
ΔH3
K3


①上述反应中,ΔH1 0(选填:“>”或“<”)。
②提高硫的脱除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举1例)。
③1000K时,平衡常数的对数lgK1、lgK2和lgK3之间的关系为

来源:201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A~F六种元素中,除C外其他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或性质如下表所示。

元素
原子结构或性质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
B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为固体
C
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有两种常见的氯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E
与D同主族
F
与E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对应的化学用语回答)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A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A、 D 、E、 F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某种氯化物的浓溶液可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金属铜,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单质与D的氢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D和另一产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F的最高价氧化物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如图:将A和F的单质与烧碱液构成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外电路中电子从电极流向电极 。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15分)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碘盐"通常是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K1O3,为缺碘地区人们提供碘元素。
①碘元素的一种原子含74个中子、5 3个质子,表示此核素的符号是___(如)。
②“碘盐"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后,再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篮色。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碘单质溶解在有机溶剂___________中形成常用的医用消毒剂(填结构简式)。
(2)工业上利用氢气和氯气反应制取盐酸,设计成原电池又能获取电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选项)。

A.两极材料可用石墨,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
B.通氯气的电极反应式为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3)H2和卤素单质(F2、C12、Br2、12)反应生成I molHX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①曲线A代表的卤化氢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Br2(1)与HCI气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往甲乙两容器分别通入等量的H2和I2,两容器起始状态相同,甲为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乙为恒容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甲_______乙(填“>’’‘‘=”或“<”)。

来源:2015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5月质检理综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14 分)碳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I.工业上利用CO和水在沸石分子筛表面反应制氢气,CO(g)+H2O(g)CO2(g)+H2(g)
(1)向 1L恒容密闭容器中注入CO和H2O(g),830oC时,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5
n(CO)/mol
0.200
0.160
0.125
0.099
0.080
0.080
n(H2O)/mol
0.300
0.260
0.225
0.199
0.180
0.180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2)相同条件下,向 1L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注入1molCO、1molH2O(g)、2molCO2和2molH2,此时
v(正)v(逆)(填“>”“=”或“<”)
II.已知:CO(g)+1/2O2(g)=CO2(g)△H1=-141kJ·mol-1
2H2(g)+O2(g)=2H2O(g)△H2=-484kJ·mol-1
CH3OH(l)+3/2O2(g)=CO2(g)+2H2O(g) △H3=-726kJ·mol-1
(3)利用CO、H2化合制得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Ⅲ.一种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4)写出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CO32-将移向电极(填A或B)
(5)以上述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生成0.2mol Cl2,则至少需通入O2的体积为L(标准状况)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完成以下问题:

(1)若X、Y者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Y电极上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导线中有0.1 mol的电子通过时,在标况下理论上两极可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是____L。
(2)下图装置中,

①当A键断开,B、C闭合时,乙为池;
②当A、C两键断开, B闭合时,乙中铁极增重1.6g,则被氧化的铁有g;
③将乙中两极都换成石墨,硫酸铜溶液换H2SO4后断开B、C两键, 闭合A键,则乙为池,当甲中锌极减轻6.5g时,乙中共放出气体mL(标况)。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已知X、Y、Z、W、H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三个不同短周期。X、W同主族,Y、Z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的阴离子与H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H的单质能溶于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中。试推断:
(1)X、Y两种元素的名称:X、Y
(2)H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由X、Y、Z所形成的属于强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M的化学式是,以金属铜和H的单质作电极,M的浓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现有纯锌片、纯铜片和500 mL 0.1 mol·L-1的硫酸、导线、1 000 mL量筒。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利用原电池原理,制备一定量的氢气。

(1)如上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1 000 mL量筒中已充满水,刚开始实验时,根据构成原电池必须满足的条件,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2)a的电极材料为,作原电池的极;电子经外电路由
(①a→b②b→a 填序号,下同)
(3)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反应时a极附近SO42-浓度(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始终不变”);
(4)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当硫酸浓度降低一半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最接近mL

A.400 B.500 C.600 D.700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原创)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利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NH4I发生反应:
a.NH4I(s) NH3(g)+HI(g)
b.2HI(g) H2(g)+I2(g)
则反应a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反应b的移动方向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氮元素的+4价氧化物有两种,它们之间发生反应:2NO2N2O4△H < 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若反应在一绝热容器中进行,则b、c两点的平衡常数Kb>Kc
D.d点:(正)> (逆)

(3)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原电池,能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装置如图所示。

①电极a为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当有2.24 L NO2(标准状况下)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____________mol
③为使电池持续放电,该离子交换膜需选用_______(选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4)使用硼氢化钠(NaBH4)为诱导剂,可使Co2+与肼(N2H4)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高纯度纳米钴,该过程不产生有毒气体。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纳米钴的催化作用下,肼(N2H4)可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为抑制肼的分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种)。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高中化学验证原电池的效果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