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科学与探究
化学科学特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趋势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绿色化学
化学史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方法
层析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工业制取硫酸
工业合成氨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制取硝酸
铜的电解精炼
高炉炼铁
工业制取漂粉精
工业制取水煤气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烧碱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工业制氨气
工业制金属铝
氯碱工业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工业制冰晶石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元素
核素
同位素及其应用
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
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化学用语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化学常用计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含义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
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晶格能的应用
用晶格能的大小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金属键的涵义
金属键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含有氢键的物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料的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反应热和焓变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清洁能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
焓变和熵变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的简单计算
盐类水解的原理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电解原理
弱电解质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
氯离子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氧族元素简介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的性质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无机物的推断
金属材料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命名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鉴别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糖类、蛋白质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造纸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酶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
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意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化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干燥仪器
夹持仪器
连接仪器及用品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存放
药品的取用
指示剂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连接仪器装置
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拆卸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过滤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蒸馏与分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渗析
盐析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洗气
加热分解
离子交换
物质分离装置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粗盐提纯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水资源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加热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冷却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排气量气装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装置综合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滴定
中和热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化学反应机理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探究化学规律
探究焰色反应
探究离子键的形成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原电池
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探究沉淀溶解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铝热反应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钾与水、氧气的反应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探究镁与水、盐酸及铝与盐酸的反应
给铁件镀铜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检验三价铁与二价铁
检验氯离子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石油的分馏
蛋白质的盐析
甲烷的性质实验
甲烷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燃烧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性质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酚与NaOH反应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苯酚与溴的反应
苯酚的显色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纤维素的性质实验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苯与溴的反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钢铁分析中常用过硫酸盐氧化法测定钢中锰的含量,反应原理为:
2Mn2++5S2O82-+8H2O 2MnO4-+10SO42-+16H+
(1)基态锰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上述反应涉及的元素属于同主族元素,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3)已知H2S2O8的结构如图。

①H2S2O8硫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②上述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为
③上述反应每生成1 mol MnO4-,S2O82- 断裂的共价键类型及其数目为
(4)一定条件下,水分子间可通过氢键将从H2O分子结合成三维骨架结构,其中的多面体孔穴中可包容气体小分子,形成笼形水合包合物晶体。

①右图是一种由水分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骨架(“o”表示水分子),其包含的氢键数为
②实验测得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18.8kJ·mol-1,而冰的熔化热为5.0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5)MnO2可用于碱锰电池材料的正极材料,加入某种纳米粉体可以优化碱锰电池的性能,该纳米粉体的结构如右图。该纳米粉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6)铑(Rh)与钴属于同族元素,性质相似。铑的某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sRh(SO4)2·4H2O,该物质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该盐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1)FeO4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42+ 10H2O 4Fe(OH)3 + 8OH+ 3O2
K2FeO4在处理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2)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适量K2FeO4配制成c(FeO42)=1.0×10-3 mol/L(1.0mmol/L)的试样,FeO42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不论溶液酸碱性如何变化,铁元素都有4种存在形态
B.改变溶液的pH,当溶液由pH=10降至pH=4的过程中,HFeO4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C.向pH=8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FeO4+OH=HFeO4+H2O
D.pH约为2.5 时,溶液中H3FeO4+和HFeO4比例相当
(4)HFeO4H++FeO42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其数值接近_______(填字母)。
A.10-2.5B.10-6C.10-7D.10-10
(5)25℃时,CaFeO4的Ksp = 4.536×10-9,若要使100mL1.0×10-3 mol/L的K2FeO4溶液中的c(FeO42)完全沉淀,则理论上需控制溶液中Ca2+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困难

I.下图为相互串联的三个装置,试回答:

(1)若利用乙池在铁片上镀银,则B是_________(填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应选用的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_。
(2)若利用乙池进行粗铜的电解精炼,则________极(填“A”或“B”)是粗铜,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池滴入少量酚酞试液,电解一段时间___________(填“C”或“Fe”)极附近呈红色。
(4)写出甲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甲池消耗3.2gCH3OH气体,则丙池中阳极上放出的气体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II.(5)请利用反应Fe +2Fe3+= 3Fe2+设计原电池。
设计要求:①该装置尽可能提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②材料及电解质溶液自选,在图中做必要标注;
③画出电子的转移方向。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困难

某课外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Ⅰ.用图1、2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A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N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3)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4)标准状况11.2L CH4反应则图2可收集气体 L(标况)
Ⅱ.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发现,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5)电解过程中,X极区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6e-+8OH=FeO42+4H2O和
(7)若在X极收集到672 mL气体,在Y极收集到168 mL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 g。
(8)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2K2FeO4+3Zn=Fe2O3+ZnO+2K2ZnO2 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困难

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1)通入O2的电极名称 、C(Pt)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通入O2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 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根据下列框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E都是第四周期中的过渡元素,E的金属活动性比M的金属活动性强,E3+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弱
B.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E(OH)3+3Cl2+6H2O═3EO42-+6Cl-+12H+
C.反应①、②、③、⑤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在反应①和③中硫酸仅表现了酸性
D.用K2EO4、Zn可制成一种高能电池,该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EO42-+4H2O+3e-═E(OH)3+5OH-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困难

Ⅰ.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D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与FD2化合生成一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E2F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新型发电装置示意图,其负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101kPa、25℃下,16g液态C2A4在D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体C2,放出312kJ热量,则C2A4和D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A、B、C、X均为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品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_______。
a.S b.N2 c.Na d.Mg e.Al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 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推断题
  • 难度:困难

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生活中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瓦纽科夫法熔炼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PbS(s)+3O2(g)=2PbO(s)+2SO2(g)↑H="a" kJ/mol
PbS(s)+2PbO(s)=3Pb(s)+SO2(g)↑H="b" kJ•mol-1
PbS(s)+PbSO4(s)=2Pb(s)+2SO2(g)↑H="c" kJ•mol-1
反应3PbS(s)+6O2(g)=3PbSO4(s)△H=_____________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还原法炼铅,包含反应PbO(s)+CO(g)Pb(s)+CO2(g) △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300
727
1227
lgK
6.17
2.87
1.24

①该还原反应的△H____0(选填:“>”“<”“=”)。
②当lgK=1且起始时只通入CO(PbO足量),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3)引爆导弹、核武器的工作电源通常Ca/PbSO4热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4)PbI2:可用于人工降雨.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用蒸馏水配制成t℃饱和溶液,准确移取25.00mLPbI2饱和溶液分次加入阳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2RH++PbI2=R2Pb+2H++2I-),用250ml洁净的锥形瓶接收流出液,最后用蒸馏水淋洗树脂至流出液呈中性,将洗涤液一并盛放到锥形瓶中(如图).加入酚酞指示剂,用0.0025mol•L-1NaOH溶液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0.00mL.可计算出t℃时PbI2 Ksp为_______。

(5)铅易造成环境污染,水溶液中的铅存在形态主要有6种,它们与pH关系如图1所示,含铅废水用活性炭进行处理,铅的去除率与pH关系如图2所示.

①常温下,pH=6→7时,铅形态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活性炭处理,铅的去除率较高时,铅主要应该处于________(填铅的一种形态的化学式)形态.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g水)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上消耗Zn g。(已经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二者可通过 __ 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_ __ __和 ,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去除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硫酸和H2O2溶解,铁变为_ ____,加碱调节至pH为 时,铁刚好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至pH为 _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 ,原因是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困难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3。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F为同周期半径最小的元素。试回答以下问题:
(一)(1)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写出实验室制备单质F的离子方程式
(2)化学组成为BDF2的电子式为: ,A、C、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A4F为 化合物(填 “离子”或“共价”)。
(3)化合物甲、乙由A,B,D,E中的三种或四种组成,且甲、乙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则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由C,D,E,F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5)元素B和F的非金属性强弱,B的非金属性 于F(填“强”或“弱”),并用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结论
(二)以CA3代替氢气研发氨燃料电池是当前科研的一个热点。
(1)CA3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电池反应为:4 CA3+3O2=2C2+6H2O.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每消耗3.4g CA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用CA3燃料电池电解CuSO4溶液,如图所示,A、B均为铂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A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则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此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8gCuO固体后恰好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

(3)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图1图2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溶液中的H 极移动(填“正”或“负”),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困难

某课外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I.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Cu做电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 B.石墨 C.银 D.铂

(2)N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3)实验过程中,SO42- (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
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II.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发现,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4)电解过程中,X极区溶液的pH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6e-+8OH-==FeO42-+4H2O 和
(5)若在X极收集到672 mL气体,在Y极收集到168 mL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 g。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14分)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取硫酸,其烧渣可用来炼铁。
(1)煅烧硫铁矿时发生反应:FeS2+O2―→Fe2O3+SO2(未配平)。当产生448 L(标准状况)SO2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2)Fe2O3用CO还原焙烧的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Ⅰ、Ⅱ、Ⅲ、Ⅳ四条曲线是四个化学反应平衡时的气相组成对温度作图得到的;A、B、C、D四个区域分别是Fe2O3、Fe3O4、FeO、Fe稳定存在的区域)
已知:3Fe2O3(s)+CO(g)===2Fe3O4(s)+CO2(g);ΔH1=a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ΔH2=b kJ·mol-1
FeO(s)+CO(g)===Fe(s)+CO2(g);ΔH3=c kJ·mol-1
① 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的ΔH=____________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②800 ℃时,混合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40%时,Fe2O3用CO还原焙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 温度低于570℃时,Fe2O3还原焙烧的产物中不含FeO
b. 温度越高,Fe2O3还原焙烧得到的固体物质组成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
c. Fe2O3还原焙烧过程中及时除去CO2有利于提高Fe的产率
(3) FeS2是Li/FeS2电池(示意图如图)的正极活性物质。

①FeSO4、Na2S2O3、S及H2O在200 ℃时以等物质的量连续反应24 h后得到FeS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Li/FeS2电池的负极是金属Li,电解液是含锂盐的有机溶液。电池放电反应为FeS2+4Li===Fe+4Li+2S2。该反应可认为分两步进行:第1步,FeS2+2Li===2Li+FeS22-,则第2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燃料。甲醇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实验测得:32 g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726.4 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料电池是一种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下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2CH3OH+3O2+4KOH K2CO3+6H2O

①A(石墨)电极的名称是
②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④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当电路中通过0.01mol电子时,丙池溶液的C(H+) = mol/L(忽略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3)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2H2(g)+ CO(g)CH3OH(g) △H="—90.8" kJ·mol—1
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2H2(g)+ CO(g) CH3OH(g)。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c.CO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甲醇的浓度保持不变
e.v(H2)= v(CH3OH)f.v(CO)= v(CH3OH)
②要提高反应2H2­(g)+ CO(g) CH3OH(g)中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的浓度 d.加入H2
e.加入惰性气体 f.分离出甲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1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化学键
H—H
O===O
O—H
E/kJ·mol-1
436
x
463

反应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则x=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是正极板上覆盖有PbO2,负极板上覆盖有Pb,电解质溶液是H2SO4溶液,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请写出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m A+n Bp 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①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C为气体,且m + n = 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③若再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 ___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Zn(s)+Cu2(aq)===Zn2(aq)+Cu(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标出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②盐桥中的Cl向________极移动(填“左”或“右”)。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金属铁是应用广泛,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利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3.25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1.0 mol·L-1的盐酸中和滴定,正好中和时消耗盐酸60.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的值:
(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 = 1∶2.8,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3)把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其中Z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K2FeO4的电极反应式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困难

高中化学验证原电池的效果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