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 |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浓氨水,再加入AgNO3溶液至过量 |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过量 |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
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H2 Cu
(2)CuO CuSO4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
A.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 | B.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
C.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 D.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 | B.二氧化锰 |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 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一般有以下的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装好试剂的试管;③加热;④用排水法集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②③④⑥⑤ | B.②③④⑤⑥ |
C.②①③④⑥⑤ | D.①②③④⑥⑤ |
如图所示是制取、干燥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可用于( )
A.用Cu和稀硝酸反应制NO |
B.用NaOH固体与浓氨水反应制NH3 |
C.用Fe与稀硫酸反应制H2 |
D.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
在配制100mL 2mol/L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低的是( )
(1)用拖盘天平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
(2)溶解NaOH固体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向容量瓶转移溶液
(3)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5)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6)干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
A.(2)(4)(6) | B.(1)(3)(4) |
C.(1)(3)(5) | D.(2)(3)(4) |
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
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
C.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
D.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
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 ,所盛试剂是 。
(2)漂白粉将在U型管中产生,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有同学建议在两个橡皮套管内的玻璃管口应尽量紧靠,原因是 。
(4)此实验结果所得Ca(ClO)2产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型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lO3)2,此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②写出另一个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5)在空气中,漂白粉会失效,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
2010年4月我国玉树发生地震灾害,假如你是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0.01mol·L-1的KMnO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 B.定溶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
C.原容量瓶洗净后为干燥 |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
实验室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取的气体是
A.O2 H2 CO2 | B.O2 CO2 | C.CO2 | D.H2 O2 |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25g CuSO4·5H2O溶于1L水中,可配制成0.1 mol·L-1CuSO4溶液 |
B.用盐析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离子 |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并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NH。是否收集满了 |
D.制乙炔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是为了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