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四种有机物: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1)请分别写出其中含有以下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名称:
①醇羟基: ;②碳碳双键: 。
(2)在上述四种有机物中(填写结构简式)
①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聚合反应的是 ;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CH3COOH
高分子化合物Z在食品、医疗方面有广泛应用。下列是合成Z的流程图:
(1)烃A的结构简式是 。W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2)X(C3H8O3)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相同的官能团,X的结构简式是 。
(3)B为烃。核磁共振氢谱显示:B、D均有三种类型氢原子的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均为1:2:3。则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Z的单体分子中含甲基,由其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W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是 。
(5)戊二酸(HOOC—CH2一CH2一CH2一COOH)是合成树脂的引发剂。现以CH≡CH、CH3CH2OH、HCN为原料,设计合理方案合成戊二酸,用类似合成Z的流程图表示。
提示:
①
②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喹硫平可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其结构为:
()2·,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反应①为取代反应;(Ⅱ)A的系统命名为1,4-二溴―2―丁烯。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分子式为C13H9NO4S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 。
⑵物质中除硫醚键(-S-)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
⑶反应③的类型是 ▲ 反应,反应⑤的目的是 ▲ 。
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
⑸物质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醛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 种。
⑹已知:-SH的性质与-OH相似。
物质一定条件下形成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
某有机物A(只含C、H、O)是一种重要化工生产的中间体,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83倍。试根据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①A分子中碳原子总数是氧原子总数的3倍,其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且取代基碳链上无支链;
②A可与NaHCO3溶液作用,产生无色气泡:
③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请写出:
(1)A的分子式 ;
A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
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若有机物A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见下框图),请据此时A的结构回答(2)、(3)、(4)问:
(2)请写出:A→C和B→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明反应类型:
A→C: ,
反应类型: 。
B→D: ,
反应类型: 。
(3)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F,其苯环上有两个相邻的取代基,且能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F在稀硫酸存在下水解生成G和H,其中H俗称“木精”,是饮用假酒过程中致人失明、甚至死亡的元凶。
请写出F的结构简式: 。
(4)已知H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K,K的水溶液常用作防腐剂,请写出:
H→K的化学方程式: 。
有机物OPP是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杀菌防腐、印染助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阻燃剂等领域。以烃A为原料可合成OPP:
已知醛或酮在碱催化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1)①烃A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经实验测定,烃A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烃A的结构简式为 。
②(填操作名称) 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烃A就是用该方法从煤焦油中得到的基本化工原料。
(2)烃A生成有机物B的反应类型为 。
(3)①有机物C能与NaOH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有机物C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用于有机物C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有机物C6H10O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分子中含有C=O键,但是C6H10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6H10O的结构简式为 。
(5)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为 。
(6)有机物D在钯催化剂催化下进行脱氢反应得到OPP,OPP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分子中有O—H键和苯环。OPP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和OPP具有相同的基团,其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2:2:2:2:1,有机物E的结构简式为 。
有机物A、B均稳定,且分子式相同。取0.1mol A完全燃烧,得二氧化碳26.4g。A、B分别跟足量的乙酸并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C、D两种有机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B、E以任意质量比混合,只要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耗氧气量和生成的水量都不变。0.1mol E能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3.2g银,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8。B能与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A的任意一个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所得的一溴代物都只有一种。
(1)通过计算和推理,确定A、B、E各物质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A
B
E (2)写出B→D和B与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B→D:
B与新制氢氧化铜:
(3)B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有机产物中分子量在221至265之间的有机产物总共有
种。
已知溴乙烷跟氰化钠反应后再水解可以得到丙酸:
|
|
CH3CH2Br CH3CH2CN CH3CH2COOH
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为:
(1)苹果酸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在一定条件下,苹果酸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有 (填序号);
A.水解反应 | B.取代反应 | C.加成反应 |
D.消去反应 E.加聚反应 F.中和反应 |
(2)下列物质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序号);
(3)写出苹果酸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苹果酸与氧气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所得的可能产物的结构
式 。
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
(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1)请选用适当的试剂和分离装置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所选的试剂及装置的编号填入表中。
试剂: a.水 b.溴的CCl4溶液 c.溴水 d.NaOH溶液
分离装置:
A.分液 | B.过滤 | C.洗气 | D.蒸馏 |
|
混合物 |
需加入的试剂 |
分离方法 |
① |
1一氯丙烷 (乙醇) |
|
|
② |
乙烷 (乙烯) |
|
|
③ |
溴化钠溶液(碘化钠) |
|
|
④ |
苯 (苯酚) |
|
|
(2)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____ ____。
①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并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向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不慎把苯酚溶液沾到了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④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甲苯
⑤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
⑥实验室使用体积比为1:3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时,为防加热时反应混合液出现暴沸现象,除了要加沸石外,还应注意缓慢加热让温度慢慢升至170℃。
烷烃A(C6H14)结构中共有四个甲基,能生成三种一氯代产物B、C、D。
B和D分别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都只能得到有机化合物E。以上反应及B的进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反应中生成的无机产物已略去),G分子中含有醛基(-CHO)。
请回答:
(1)写出结构简式:A ;C ;E 。
(2)写出反应类型名称:B→F ;F→E 。
(3)写出F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
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
如:CH3-CH=CH-CH3可简写为。某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
(1)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 。
(2)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得到有机物Y,则Y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有 种。
(3)X的同分异构体Z属于芳香烃,能使溴水褪色,Z的结构简式为 ,
该芳香烃Z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醇W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1 mol W与足量Na反应能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经测定W分子有如下特点:①一个碳原子最多连接一个官能团;②该分子不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现象。则W的结构简式为 。
下表是A、B二种烃的有关信息;
A |
B |
①能使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叫做 ;
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____。
(2) 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C,C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 B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 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有机物A、B、C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皆满足 =0.875,
其相对分子质量A<B<C<100。I的化学式是C4H4O4,D~I皆为有机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 。
(2)C的结构简式为 。
(3)E+B F的化学方程式为 。
(4)12.0g的B、C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O212.8g,则B、C的质量之比为 。
(5)X是C的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序号 |
条件 |
1 |
1molX 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氢气 |
2 |
X不发生银镜反应 |
3 |
X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