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参加巴黎气候大会的近200个缔约方的代表们通过了一份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会议,中国为推动达成该协议作出了建设性贡献。下列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不直接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
A.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硅单质 |
B.用煤炭作燃料发电 |
C.用铁矿石炼铁 |
D.用纯碱制玻璃 |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
B.Fe2O3固体(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
C.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
D.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NH3 |
B.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
C.工业上用SO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 |
D.保存金属钠的仓库着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 |
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 |
C.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 D.氢氟酸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
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A.用NaOH溶液鉴别(NH4)2SO4和NH4Cl |
B.用AgNO3溶液鉴别NaBr溶液和KI溶液 |
C.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NaNO3 |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 |
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Ag+ |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
C.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D.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橙红色,说明Br-还原性强于Cl- |
如图:烧瓶中充满a气体,滴管和烧杯中盛放足量b溶液,将滴管中溶液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f,能形成喷泉的是( )
A.a是Cl2,b是饱和NaCl溶液 | B.a是NO,b是H2O |
C.a是CO2,b是饱和NaHCO3溶液 | D.a是HCl,b是AgNO3溶液 |
为了确定(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下列实验操作及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放一团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团,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结晶水 |
B.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
C.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
D.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H4+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试剂 |
A |
FeCl3溶液(FeCl2溶液) |
Cl2 |
B |
NaCl溶液(Na2SO4溶液) |
Ba(NO3)2溶液 |
C |
Cl2(HCl) |
饱和食盐水 |
D |
CO2(SO2) |
酸性KMnO4溶液 |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配制150 mL 0.1 mol/L盐酸 |
B.图2:验证氨水呈碱性 |
C.图3: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
D.图4: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
B.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 |
C.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
D.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
A.SO3 | B.Na2O2 | C.Al(OH)3 | D.NO |
将少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变浑浊的是( )
A.偏铝酸钠溶液 | B.CaCl2溶液 | C.澄清石灰水 | D.硅酸钠溶液 |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 制取少量纯净的水 | B.图2:除去Cl2中HCl杂质 |
C.图3:烧瓶内形成蓝色喷泉 | D.图4: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
下列有关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
|
物质 |
方法 |
试剂 |
A |
CO2(SO2) |
洗气 |
氢氧化钠溶液 |
B |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 |
过滤 |
铁粉 |
C |
水(溴) |
萃取、分液 |
酒精 |
D |
硫酸钠(氯化铵) |
加热 |
氢氧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