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NH4Cl为强酸弱碱盐 |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
B |
Fe3+具有氧化性 |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
C |
溶解度:CaCO3<Ca(HCO3)2 |
溶解度:Na2CO3<NaHCO3 |
D |
SiO2可与HF反应 |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H3通人AlCl3溶液中 |
B.用脱脂棉包裹Na2O2粉末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
C.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D.稀盐酸滴加到Fe(OH) 3胶体溶液中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加入KNO3固体 |
C.NO2通入FeSO4溶液中 |
D.SO 2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 |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不褪色 |
B.若A为醋酸溶液,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
C.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溶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D.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产生白色沉淀 |
下列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除去NO中的NO2 | B.铁制品表面镀锌 | C.稀释浓硫酸 | D.制备少量O2 |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干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锌与18 mol/L的硫酸反应;
②过量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
③浓盐酸与过量的MnO2反应;
④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
⑤过量稀硝酸与银反应;
⑥过量稀硫酸与大块状石灰石反应。
A.②③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欲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往氯水加适量的碳酸钙粉末 |
B.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
D.大气中的N2可转化为NO,NO可转化为NO2、硝酸等;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可转化为SO2等含硫化合物 |
加热NH4HCO3固体,使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过量Na2O2的干燥管、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O2 | B.NH3 | C.CO2 | D.CO2和O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都是两性化合物 |
B.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C.常温下氨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氮气,因此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中某处是否泄漏 |
D.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存放易变黄,是因为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入水 | B.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
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 | 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 |
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分类正确的是
A.盐酸、硫酸、硝酸都是强氧化性酸 |
B.新制氯水的溶质主要是次氯酸分子 |
C.纯碱、烧碱的成分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 |
D.苯、聚苯乙烯、聚乙烯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质量比相等 |
下列反应中,相关示意图像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将二氧化硫通入到 一定量氯水中 |
将氨水滴入到一定量 氯化铝溶液中 |
将铜粉加入到一定量 浓硝酸中 |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氯化铁溶液中 |
下列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
C.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 | D.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