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2>C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I2+SO2+2H2O=H2SO4+2HI
2FeCl2+Cl2=2FeCl3
2FeCl3+2HI=2FeCl2+2HCl+I2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铜能被氯化铁浓溶液腐蚀,其化学反应是:Cu+2FeCl3=CuCl2+2FeCl2。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120mL氯化铁浓溶液中,有9.6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4.8g不溶解的物质。(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4.8g不溶物的成分为                      
(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为                         
(4)比较Fe2+、Fe3+、Cu2+的氧化性大小:                               
(5)试计算最后溶液中Fe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A.反应Z2+2A2+==2A3+2Z不能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氧化
C.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D.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O4、Z2、B2、A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NaHCO3>Na2CO3
B.还原性:I->Br->Cl->F-
C.氧化性:F2> Cl2 > Br2>I2
D.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时两种操作现象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 = 2Fe2+SO42-+4H
B.H2O2+H2SO4 = SO2↑+O2↑+2H2O
C.I2+SO2+2H2O = H2SO4+2HI
D.2Fe2+Cl2 = 2Fe3+2C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 Br2= 2Fe3+ + 2Br
②2Br+ Cl2=Br2 + 2Cl, ③2Fe3+ + 2I= 2Fe2++ 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 > I2 > Br2 > Fe3+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2+ > Br> C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均发生了化学反应:①将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②向FeSO4溶液中滴加浓HNO3;③将铜丝放入FeCl3溶液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了氧化性:Fe3+>Fe2>Cu2+
B.上述实验证明了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实验①、③中的化学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向三个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最终都有Fe(OH)3生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下列反应:3S+6 KOH = 2K2S+K2SO3+3H2O,据此作答:
(1)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3S +6 KOH = 2K2S+K2SO3+3H2O
(2)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3)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4)当消耗0.3 mol S时,则转移的电子数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
B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C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FeCl2溶液部分变质
D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I->Fe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A2+、B-、Z-、X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反应:①MnO2+4HClPbCl2+Cl2↑+2H2O, ②Cu+2Fe3=Cu2+2Fe2, ③Cl2+2Fe2=2Cl+2Fe3。则有关物质(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Cl2>Fe3>Cu2>MnO2 B.MnO2>Cl2>Fe3>Cu2
C.Fe3>Cu2>MnO2>Cl2 D.Cu2>Fe3>Cl2>MnO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氧化性顺序是:Cl2>Br2>Fe3+>I2,在FeI2和FeBr2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组不合理的是(   )

A.Fe3+ Br Cl B.Fe2+ Br Cl
C.Fe2+ Cl I D.Fe2+ Br Cl I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
B.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实验②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实验③证明氧化性:Cr2O72->I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锰酸钾制氯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地康法制氯气:4HCl+O2 2Cl2+2H2O    二氧锰制氯气:MnO2+4HClMnCl2+Cl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地康法制氯气
B.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2>KMnO4>MnO2
C.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MnO4>O2>MnO2
D.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MnO4>MnO2>O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反应热的大小比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