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某未密闭房间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的相同,现对该室内空气缓慢加热,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

A.室内空气的压强比室外的小
B.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室外的大
C.室内空气的密度比室外大
D.室内空气对室外空气做了负功

(2)汽车未装载货物时,某个轮胎内气体的体积为V0,压强为P0;装载货物后,该轮胎内气体的压强增加了ΔP。若轮胎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其质量、温度在装载货物前后均不变,求装载货物前后此轮胎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式是U+n→Ba+Kr+3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
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2)如图所示,在高为h=5 m的平台右边缘上,放着一个质量M=3 kg的铁块,现有一质量为m=1 kg的钢球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与铁块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后被反弹,落地点距离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2 m.已知铁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已知平台足够长,求铁块在平台上滑行的距离l(不计空气阻力,铁块和钢球都看成质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于是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弹簧秤、秒表、刻度尺)。

(1)物体与桌面间没有摩擦力,原因是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3)待测质量的表达式为m=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原子由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居里夫妇最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C.原子核中的质子靠核力来抗衡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核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
D.结合能所对应的质量等于把原子核完全分解为核子后所有核子的总质量减去该原子核的质量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碰撞过程,第一次单独让小球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地点为P,第二次让小球a从同一位置释放后与静止在斜槽末端的小球b发生碰撞.a、b球的落地点分别是M、N,各点与O的距离如图;该同学改变小球a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由于某种原因他只测得了a球的落地点P′、M′到O的距离分别是22.0 cm、10.0 cm.求b球的落地点N′到O的距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依次经过状态B、C 和D 后再回到状态A. 其中,A®B 和C®D 为等温过程,B®C 和D®A 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A®B 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B®C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D 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D®A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_ (选填“A ®B”、“B ®C”、“C ®D”或“D®A”). 若气体在A®B 过程中吸收63 kJ 的热量,在C®D 过程中放出38 kJ 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_______kJ.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 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 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 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题12分)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v2=20 m/s,
t1 =  = …;  t2 =  = …;   t = t1 + 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其中n>1,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电子质量m,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某课外活动小组以舰载飞机利用阻拦索着舰的力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找来了木板、钢球、铁钉、橡皮条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准备定量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要达到实验目的,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钢球由静止释放时的和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还必须增加的一种实验器材是。忽略钢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根据定律(定理),可得到钢球被阻拦前的速率。

(2)某同学对有故障的电热毯进行探究。图1是电热毯的电路示意图,其中电热线和导线通过金属接线片连接。图2为测试电路实物图,为测试表笔,电压表内阻很大,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请在答题卡虚线框内画出与图2对应的电路图。
②断开,用上述测试电路在1和1′之间检测得知电热线无故障,然后测得电热线的曲线如图3所示。已知电热线材料的电阻率为2.8×10-7,电热线的直径为0.200。可求得此电热线的电阻为,总长度为。(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为了进一步检查故障,该同学闭合开关,用表笔分别对题(2)图1中所示的各点进行测试,部分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测试结果可判断出电路有断路,位置在之间(在"1和2"、"1′和2′"、"2和3"、"2′和3′"中选填一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某种材料制成的三棱镜截面ABC,底边BC水平且镀银,其中∠A=90°,∠B=60°。一束竖直向下的光束,从AB边上的M点入射,经过BC面反射后,从AC边上的N点平行于BC边射出,且MN连线与BC平行。

①正确作出的光路图;
②求三棱镜的折射率n=                 。(可用根式表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 / 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 / s 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Ⅰ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 a b cd,在细长的磁铁 N 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 b c边在纸外, a b 边在纸内,由图中位置Ⅰ经位置Ⅱ到位置Ⅲ,这三个位置都靠得很近,且位置Ⅱ刚好在条形磁铁中心轴线上,在这个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怎样变化?有无感应电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放置在真空中的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0,在BC的延长线上有一单色光源S,从S射出的一条光线从AC边上的D点(图中未标出)处射入棱镜中,经三棱镜折射后垂直于AB边射出.若S、D两点的距离为d,且光从光源S到D点的传播时间跟光在三棱镜中传播的时间相等.已知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求:

①光线SD射到AC边上的入射角为         
②入射点D到顶点A的距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一选修3-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结构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C.用14 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
D.的半衰期为5 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含量只有活体中的,则此遗骸距今约有45 840年

E.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2)如图所示,一枚质量为0.05kg的子弹以100m/s的速度打入静止在光滑平台上的木块,木块质量为0.95kg(子弹经过t=0.01s留在木块里),平台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平板小车,最终木块未滑离小车。已知小车质量为4kg,小车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

①子弹打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②小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