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电阻小于1.0Ω )
B.电流表A1(量程0—3 mA,内阻Rg1=10Ω)
C.电流表A2(量程0—0.6 A,内阻Rg2=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 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 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 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大于I1的数值),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                ,则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注此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2)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为算出其初速度,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25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14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Ω,额定电流3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以下实验电路图中,最应采用的_________。

(2)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测量时电表示数如图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滑向另一端,随滑片P移动距离x的增加,被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U也随之增加,下列反映U—x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天平(包括砝码)、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为了在平衡阻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他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3)他将钩码重力当作细绳拉力,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平衡阻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多选)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欲以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连,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l的条件
D.在用图象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时,应作a﹣ml图象

(2)某同学平衡好摩擦阻力后,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车的质量为      kg,小盘的质量为      kg.
(3)实际上,在砝码的重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将趋近于某一极限值,此极限值为      m/s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一段长电阻丝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接好如图的实验装置后,将导线的接头O分别连接上电阻丝的a、b、c、d四位置并闭合电路测量.

(1)以图示的实验装置为准,a、b、c、d四位置选在从电阻丝左端开始而不是右端的理由是:             
(2)实验中得到两电表读数如表格:经检查,电阻丝某处发生断路.则根据表格,发生断路的位置在       (填写字母)两点之间,电源内阻为       Ω.

(3)(单选题)该同学使用的是均匀电阻丝且abcd四点等间距,在不修复电阻丝的情况下,O与电阻丝任意位置连接,不可能出现的电表读数是

A.1.15V B.1.40V C.0.23A D.0.33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实验结果如图。由图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保持小车合力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做出关系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作用在小车上的恒力F=_____N,当小车的质量为M=5kg时,它的加速度a=_______

(2)如图a所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a-F图线,表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3)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并比较其大小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左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不慎使长木板倾角偏大。则他所得到的a - F关系应该是上面右图中的哪根图线?答:________(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要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待测的电阻器Rx,其阻值约在40~50Ω之间, 实验室准备用来测量该电阻值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V(量程0~10V,内电阻20kΩ);
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电阻约20Ω);
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电阻约40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300Ω,额定电流为0.1A);
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9V,内电阻约为0.5Ω);
开关;此外还有若干根供连线用的导线.
实验要求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并多测出几组电流、电压值,以便画出电流电压的关系图线,为了实验能正常进行,减少测量误差,还要求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
(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以上均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3)请在图甲所示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图乙中器材连成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和U﹣I图象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1所示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而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放在     
②现备有以下器材:
A.干电池1个
B.滑动变阻器(0~20Ω)
C.滑动变阻器(0~2000Ω)
D.电压表(0~3V)
E.电压表(0~15V)
F.电流表(0~0.6A)
G.电流表(0~3A)
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填字母代号)
③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在“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求物体的平抛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①________________位置②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记下小球穿过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平板竖直,记下小球在斜槽末端O点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和过O点的竖直线,检测斜槽末端水平的方法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
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
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⑤________________(只排列序号即可)

(2)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变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⑥_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⑦__________(取),小球在b点的速率是⑧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0V的电压表的内阻(阻值较大),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在测量时,可供选择的步骤如下:

A.闭合开关S
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最大
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D.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

E.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0V
F. 断开开关S
G.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到b端
H.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到a端
上述操作步骤中,必要的操作步骤按合理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步骤D中,读出R0的值为2400 Ω ,则电压表的内阻RV ="____________Ω."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内阻RV与其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大、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三个细线套L1、L2、L3一端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
①某次实验中A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   ____N;

②实验时要读出A、B的示数,还要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③下列实验要求中必要的是_______(填选项的字母代号);
A.弹簧测力计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校零
B.细线套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需要用托盘天平测量重物M的质量
D.弹簧测力计B始终保持水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