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物理——选修3-4] (15分)
(1)以下有关振动、波动和相对论内容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必须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
B.光速不变原理是: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C.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应交替变化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E.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将减小
(2)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为,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模块3-4试题
(1)一光线以很小的入射角射入一厚度为、折射率为的平板玻璃,求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很小时,).
(2)右图为某一报告厅主席台的平面图,是讲台,是与讲台上话筒等高的喇叭,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报告者的声音放大后经嗽叭传回话筒再次放大时可能会产生啸叫,为了避免啸叫,话筒最好摆放在讲台上适当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个嗽叭传来的声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气中声速为。若报告人声音的频率为,问讲台上这样的位置有多少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发波水槽观察波的衍射现象时,看到如图所示的图样.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采用的办法有(   )

A.缩小挡板间距
B.增大挡板间距
C.增大波源频率
D.减小水波的振幅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表示两个波长和振幅都相同的简谐横波(各只有半个波形),两波在同一根弹性绳上分别向左、向右传播,某一时刻两列波的位置如图所示.P、Q、S表示弹性绳上的三个质点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的速度向上,Q的速度为零,S的速度向下
B.该时刻P的速度向下,Q的速度为零,S的速度向卜
C.该时刻P、Q、S都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各点振动速度相同
D.该时刻P、Q、S都处丁各自的平衡位置,但Q的速度最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个声源S1和S2,如图所示.一人站在声源北方的A点,此人此时听到的声音很响,这个人向东慢慢移动,声音逐渐减弱,到B点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测得A、B间距离为1.5 m.则:

①S1、S2声波的波长λ为多少?
②若此人由B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多远,声音又变得很响?
(2)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由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为5.3×1014 Hz的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①该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
②该束光线第一次从玻璃棱镜中出射时的折射角.(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为t=0时刻两波源间的波形图像,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坐标原点和x=1.2m处,质点M位于x=0.6m处,此时图中x=0.4m和x=0.8m处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其中S1只振动了一个周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5s时,质点P、Q都刚好运动到M点
B.t=1s时,x=0.4m与x=0.8m之间的质点速度均为零
C.t=2.25s时,质点M的位移为4cm
D.t=4s时,x=0.3m处质点的位移为2cm
来源:2010黄冈市高三期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一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的波峰,虚线为波谷面。已知两列振幅均为2㎝,波速2m/s,波长8㎝,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
B.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异是4㎝
C.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
D.再经0.02s,B点处质点通过路程是8㎝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ABCDEFGHIJK是弹性介质中一些质点的平衡位置,相邻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都是0.1m。质点At=0时刻开始沿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做简谐运动,振幅为5cm,经过0.1s,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波恰好传到质点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4s时刻,质点E已经运动的路程为10cm
B.t=0.4s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C.t=0.45s时刻质点E正好处在其平衡位置的正上方
D.若质点A起振的同时,质点K也以相同的频率向y轴正方向开始做简谐运动,则振动稳定后,质点E为振动加强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a)为一波源的共振曲线,(b)图中的a表示该波源在共振状态下的振动形式沿x轴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机械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图中,若驱动力周期变小共振动曲线的峰将向频率f大的方向移动
B.(b)图中,波速一定为1.2m/s
C.(b)图中,a、b波形时间间隔可能为2.5s
D.(b)图中,遇到宽度为2m的狭缝能发生明显的衍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A.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B.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 D.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
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
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
来源:机械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

若波向左传播,求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若波向右传播,求波的最大周期
若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来源:机械振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所示,则(

A.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甲波向左传,乙波向右传. 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长一样大
B.甲波的频率f1比乙波的频率f2
C.由于两波振幅不等,故两列波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D.两列波同时传到坐标原点

E.x=0.2c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y方向
F.两列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且x=0.5cm处为振动加强的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长为l的细绳下方悬挂一小球a。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点处,在O点正下方 3 4 l的 O ' 处有一固定细铁钉。将小球向右拉开,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一小角度(约为2°)后由静止释放,并从释放时开始计时。当小球a摆至最低位置时,细绳会受到铁钉的阻挡。设小球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水平位移为x , 向右为正。下列图像中,能描述小球在开始一个周期内的x-t关系的是_____。

A. B.

C. D.

(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i)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__;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ii)若双缝的间距为 d ,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 l , 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 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 x,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iii)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 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Ⅱ卷)物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