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匝数n1=1210匝,次级线圈匝数n2=121匝,初级电压u=311sin100πtV,次级负载电阻R=44Ω,不计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各电表的读数应为
A.V1读数为311V | B.A1读数为0.05A | C.V2读数为31.1V | D.A2读数为0.5A |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U--I图线,由图可知( )
A.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为1.40V |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 |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A |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V时,电流表的示数![]() |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 )
A.电压表的读数增大 | B.R1消耗的功率增大 |
C.电容器C的电容增大 | D.电容器C所带电量增多 |
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平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K,电源即给电容器充电( )
A.保持K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 |
B.保持K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极板上的电量增大 |
C.断开K,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
D.断开K,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接通电路后A、B、C三盏灯都达到一定的亮度(但均未达到额定功率),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向左滑动时,则( )
A. A灯变亮,B灯变暗 B.A灯和B灯都变暗
B. C灯和B灯都变亮 D.C灯变暗,A灯变亮
如图所示,直线a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随干路电流强度的变化图线,直线b为某一电阻R两端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线,把该电源和该电阻组成的闭合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的内电阻分别为:( )
A.4W,0.5Ω | B.6W,1Ω | C.4W,1Ω | D.2W,0.5Ω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R1的滑片向左移动时,若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和△U2(均为绝对值),则△U1和△U2的大小关系是( )
A.△U1>△U2 | B.△U1=△U2 | C.△U1<△U2 |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1/3 |
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 |
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2bc,当将A与B接入电路或将C与D接入电路中时电阻之比RAB:RCD为( )
A.1:4 | B.1:2 | C.2:3 | D.4:1 |
以下给出几种电学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图象都是伏安特性曲线 |
B.这四种电学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
C.‚是线性元件,ƒ„是非线性元件 |
D.这四个图象中,直线的斜率都表示了元件的电阻 |
如图所示,当ab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cd两端为20V;当cd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ab两端电压为50V,则R1:R2:R3之比是( )
A. 3:2:1 | B.2:1:1 | C.4:2:1 | D.以上都不对 |
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I=U/R,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
B.由U=IR,对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强度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
C.由R=U/I,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
D.对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强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
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q与通电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即)等于( )
A.U | B. R | C.![]() |
D.![]()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号干电池与5号干电池的电动势相等、容量相等 |
B.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
C.电动势公式E=![]() ![]() |
D.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