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能像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M,物体C的质量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轻绳不可伸长且足够长,如果,求:
(1)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2)系统在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C对B的拉力。
关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了,只要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
B.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只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 |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以后,物体运动的速度会不断减小。 |
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将竖直轻弹簧压缩,若将力F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并离开弹簧,直到速度为零时为止,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 ( )
A.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B.小球在离开弹簧时动能最大 |
C.小球动能最大时弹性势能为零 |
D.小球动能减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大 |
如图所示,A、B为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分别被两根绝缘细绳系在木盒内的一竖直线上。静止时,木盒对地面的压力为N,细绳对B球的拉力为F,若将系B球的细绳突然断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细绳刚断开时,木盒对地面的压力仍为N
B.细绳刚断开时,木盒对地面的压力为N-F
C.细绳刚断开时,木盒对地面的压力为N+F
D.在B球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木盒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变大
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可能相同 |
B.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科学家是笛卡儿 |
C.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
D.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 |
如图所示,水平轨道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P点.现用一质量m=0.1kg的小物块 (可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释放,物块经过P点时的速度v0=18m/s,经过水平轨道右端Q点后恰好沿光滑半圆轨道的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圆轨道,最后物块经轨道最低点A抛出后落到B点。若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R=l=1m,A到B的竖直高度h=1.25m,取g=10m/s2.
(1) 求物块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
(2) 判断物块经过Q点后能否沿圆周轨道运动;
(3) 求物块水平抛出的位移大小.
一物快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滑动,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如图所示,取,求:
(1)物快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物快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斜面的倾角.
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一光滑定滑轮,两端各系一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m1放在地面上,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m2的关系大体如图中的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一定速度匀速运动,将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点,物块运动到A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上的两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对应圆心角,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与B点相等,并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小物块从C点到第二次经过D点的时间间隔为0.8s,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取,cos53°=0.6,求:
(1)小物块从A到B的运动时间;
(2)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速度大小;
(3)斜面上C、D点间的距离.
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
B.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惯性大小的,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在这一方向上必定有力的作用 |
D.依据牛顿第三定律,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 |
如图所示,半径R=0.8m的光滑圆弧MN竖直放置,M为圆弧最高点,N为圆弧最低点且与水平粗糙地面平滑连接。现有一物块A从M点由静止释放,最后在水平上面滑行了4m停止。物块A可视为质点,取g= 10m/s2+,则:
(1)物块A刚滑到N点的加速度与刚滑过N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2)若物块A以一定的初动能从M点下滑,一段时间后另一光滑的物块B(视为质点)从M处静止释放,当B滑到N处时,A恰好在B前方x=7m处,且速度大小为10m/s,则B再经过多少时间可追上A?
质量为4kg的雪橇在倾角=37°的足够长斜坡上向下滑动,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K未知,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图象如图曲线AD所示,且AB是曲线最左端A点的切线,B点的坐标为(4,15),平行于ot轴的CD线是曲线的渐近线。已知sin37°=0.6,g=l0m/s2。试问:
(1)物体在开始计时的一段时间里做什么性质的运动?最终做什么运动?
(2)当vo =5m/s和v1="10" m/s时,物体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空气阻力系数k及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各是多少?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37°,以10m/s的速度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到B的长度L=44m,则物体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