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电荷和点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
C.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 |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而不能是任意实数 |
B.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 |
C.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 |
D.凡试探电荷都是点电荷,凡点电荷都能做试探电荷 |
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 |
B.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
D.点电荷间的静电力随它们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
两个点电荷相距为d,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保持两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使之相互作用力大小为4F,则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是
A.4d | B.2d | C.d/2 | D.d/4 |
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的值不可能的是下列的
A.2.4×10-19C | B.-6.4×10-19C | C.-1.6×10-19C | D.4×10-17C |
如图所示,将一个导体棒靠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发现验电器张角逐步减小,由此可断定导体原来一定
A.带正电 | B.带负电 | C.不带电 | D.无法确定 |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它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 | B.匀加速直线运动 |
C.匀变速曲线运动 | D.匀速圆周运动 |
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
B.元电荷就是正电子 |
C.元电荷就是质子 |
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
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金属筒,将金属筒A、B 分开后,再将橡胶棒移开,B部分带什么电 ( )
A.正电 B.负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
A.接触起电 | B.摩擦起电 | C.感应起电 | D.意念起电 |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的记载:“顿牟掇芥”(顿牟:玳瑁一种海龟;掇:吸引;芥:一种很轻的植物)可译成:带静电的甲壳吸引轻小的芥草。以下说法正确的(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B.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
C.“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 |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如图所示,把两张用软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它们会张开,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 ( )
A.弹力 | B.摩擦力 |
C.静电力 | D.磁场力 |
如图,真空中三个点电荷A、B、C,可以自由移动,依次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都处于平衡状态,若三个电荷的带电量、电性及相互距离都未知,但AB>BC,则根据平衡条件可断定
A.A、B、C分别带什么性质的电
B.A、B、C中哪几个带同种电荷,哪几个带异种电荷
C.A、B、C中哪个电量最大
D.A、B、C中哪个电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