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自由下落,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多次实验均可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这个实验现象说明A球( )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B.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C.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D.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
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制作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
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 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拍摄时用的曝光时间为1/1000 s ,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
A.20 m B.10 m C.6.5 cm D.45 m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不计空气阻力,)则AB之间的距离是( )
A. | B. | C. | D.无法确定 |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伽利略先用斜面进行实验研究,获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然后将此规律合理外推至倾角为90° ——自由落体的情形,如图所示.对伽利略研究过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情形均为真实的实验过程 |
B.该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 |
C.利用斜面“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
D.利用斜面“冲淡”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实验数据 |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 B.不断变大 |
C.不断减小 |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
在液体中下落的物体最终会达到一个恒定的速度,称之为收尾速度.一小铁球质量为m,用手将它完全放入水中后静止释放,最后铁球的收尾速度为v,若铁球在水中所受浮力保持不变恒为F,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铁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测得小铁球从释放至达到收尾速度所用时间为t,则小铁球下落的位移为 |
B.若测得小铁球下落h时的加速度为a,则小铁球此时的速度为 |
C.若测得某时小铁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小铁球此时受到的水的阻力为m(a+g)﹣F |
D.若测得小铁球下落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y,则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为 |
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由空中某点A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方向且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未落地,则
A.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 |
B.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动能减少了 |
C.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 |
D.从A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减少了 |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 B.不断变大 |
C.不断减小 |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1s | B.1.5s | C.s | D.(﹣1)s |
某物体从足够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m/s2)( )
A.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0m/s |
B.任意1s的末速度总比其初速度大5 m/s |
C.第5s内的位移为45m |
D.后1s的位移总比前1s的位移多5m |
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密闭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参观者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g取10 m/s2,要想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 )
A.持续发光的光源 B.间歇发光的光源
C.间隔时间为0.2s D.间隔时间为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