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线条之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 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

B.

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

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韵味。

D.

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

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4)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5)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

脊梁

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2)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而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遇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译。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 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 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 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 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

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 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

令:美好

B.革带

敝:破旧

C. 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

匮:缺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辱先人

夫夷 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 能就

设九宾于廷,臣 敢上璧

C. 有陷于危辱之地

臣死 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 廉耻不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 始流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4)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降于皂隶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诫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去"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象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早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

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

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

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

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

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

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A.

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

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

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

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

《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

《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

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绝句

B. 舍相如广成传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散文

C.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

D.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

《卜算子•咏梅》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①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种香草。莸,一种臭草。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

骈散结合

B.

排比铺陈

C.

正反对比

D.

欲扬先抑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若水传

(宋)朱熹

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 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 。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 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③浮户: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能   

移福建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民用不扰,而物 亦遂   

A.

通达

B.

严厉

C.

舒展

D.

长成

数当时刑赏之缪   

A.

逐一

B.

严厉

C.

清楚

D.

反复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4)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5)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

(6)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_____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A.

夜泊

B.

野寺

C.

山行

D.

江上

(2)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B.

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C.

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D.

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被劝进来的病人

干亚群

①逢三与逢七,是小镇的市日,类似于我老家的赶集。碰上市日,医院比较忙,病人把集赶了,顺带把自己的病也看了。

②市日把村民赶到镇上。毫无遮拦的市场里,村民们挑肥拣瘦,掂斤捻两,最后以惊人的耐心杀价掐价。市场上的果蔬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买卖人的身份一个月里经常在换,轮到别人向自己砍价时,嘴上吵吵嚷嚷,手上却不让人吃亏,秤早已捏了起来,秤尾往上一翘,顾客的头随之一歪,一桩生意就完成了。

③太阳跳上树梢,把市场照得像块煎饼时,人们各自完成买与卖,然后周围的声音慢慢浅下去,摊位上的东西也渐渐薄起来,零乱的脚印,散落的垃圾,以及花花绿绿的鸡屎,跟灵感跑了一半的油画似的。

④市日把一撮人劝进了医院。他们带着集市的痕迹来看病。他们把拖拉机的突突声拐进了医院的大门,手推车咕噜咕噜,一个侧身依在墙角,自行车前架后搁,心事重重似的靠过来,医院的天井一点点被它们拥塞。清洁工阿德挥舞着扫帚,指挥着拖拉机停这边,手推车放那边,至于自行车,一律摆到车棚。容不得商量。一旦有人把车放错了位置,阿德就提着扫帚跑过去,如果来人不配合,阿德的脸就开始涨红,话也结巴,脖子上青筋凸起。如果有人来看病找不到医生,他会满医院地帮忙去找,一边找,一边大声咳咳,似乎在打暗号。

⑤到了医院,买卖人变成了病人。对他们而言,医院跟集市无非是换了个场景,仍用刚才吵吵嚷嚷的声音陈述自己身上的某个痛点。医生当然不会仅限于病人一句肚痛头晕就开方子,肯定要问清肚痛的来龙去脉、前因诱因。而病人翻来覆去跟烙饼似的停留在自己的痛点上,医生需要的信息仍云遮雾绕。

⑥我坐在童医生对面,彼此是同事,但在和病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她是我老师。吵吵嚷嚷的声音里,童医生看上去很惬意,看见病人既不问病史,也不做检查,而是先笑嘻嘻地问病人今天市日又买了啥,然后夸病人会买东西,价格实惠。病人听了,似乎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语气开始亲切起来,甚至掀开篮子给童医生看自己买的东西,童医生侧过身,极认真地看了看病人的篮子,再次夸病人会买东西。俩人像是街头偶遇的老朋友拉起了家常,饮食咸淡,起居习惯,聊天把买卖人劝进病人角色。他们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最近的生活史复习了一遍。就在病人絮絮叨叨时,医生的问话戛然而止,一张处方已递到病人面前,仿佛是市日里的一杆秤。

⑦病人一坐到我前面,我根本不会像童医生那样转弯抹角地先跟病人温习市日,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启病人与医生的模式。他们的病痛大多是积累起来的,问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等市日时来看,似乎特意来看病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⑧他们看过内科看外科,看过外科看牙科,一次次来到医生面前。而她们,闪进了右侧的诊室。她们进来时不像是看病,倒像探病,一身花衣服。她们手里提着七七八八的东西,声音也是七七八八,似乎集市的热闹仍然悬在舌头上。有时等我给病人做好检查出来时,发现突然少了几个人,原来是跑到院子里做生意去了。 她买她的花裤子,她买她的红番茄,然后,俩人你提着我的花裤子,我拎着你的红番茄,再次进入诊室,脸上荡漾着番茄红。还好,她俩的病情不一样,否则我真怀疑她们刚才把病也交易了。

⑨市日上的事,像边角余料似的被病人带进了医院。有人说有一个老头,每次市日摆旧书摊,可等他把书摆好,市日就散了,于是他又把书一本本收起来,几乎没有做过一笔生意,看上去像来晒书的。我置身在他们的闲谈中,忍不住问,他是卖的,还是租的?说话的人摇摇头,然后一屁股坐到童医生那儿,似乎把老人旧书摊这件事压了下去。

⑩虽然市日是医院看病最忙的日子,但病人看病的时间都不长,大多病人出去时手里只不过多了一张方子,有的甚至方子都没有。到了十点半后,重新空荡荡的,却留下了一堆堆的花花绿绿,已经分不清是鸡屎盖着鸭屎,还是鸭屎压着鹅屎,唯一可以辨别的是羊粪,院长戏称是"六味地黄丸"。

⑪阿德站在院子里咳咳咳。不一会儿,大家从科室里出来,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而手里提着扫帚、冲水器,听从阿德的指挥,开始清扫院子,仿佛走的是客人。

(1)第⑧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被劝进来的病人"中"劝"的含义。

(3)与聚焦单个人物形象不同,本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4)本文重点写村民就医,而②③两段描绘集市场景,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 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1)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认识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识到儿童的特征;有意识地、专门地研究儿童领域 

(2)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

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

B.

《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

C.

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

D.

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

(3)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

"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

B.

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C.

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

D.

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

名高麟阁,功显云台

朱熹正学 ,苏轼奇才。

[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_____,_____,_____.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

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

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