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下面是苏州留园内的一副对联,请根据语境,补足上下联中空缺的部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    A  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    B    定自称花里神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选自《史记》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为耳目者 耳目:亲信 B.男尽尚王女尚:崇尚
C.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畔:叛乱 D.分其弟兵就舍就:靠近

下列句子中,都表现吕嘉“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  )          
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
②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③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④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⑤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⑥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王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人大多不依附王太后,因而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归属汉朝的做法没有成功。
B.南越国内君臣不和,特别是南越王、王太后两人与丞相吕嘉之间的政见不同,这是引起南越国内乱的重要原因。
C.南越王和王太后设下了一个鸿门宴想杀掉吕嘉,但由于汉朝使者犹豫不决而没有成功。吕嘉觉察后产生了背叛之心。
D.汉朝的介入加速了吕嘉叛乱的步伐。就在汉朝天子派遣军队进入南越国之时,吕嘉等人造反,并杀死了南越王及王太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4分 )
②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3分 )
③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3分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概括分析题
大自然
[俄国]屠格涅夫
我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拱顶高大的地下大厦。整个大厦里流泻着某种也是地下的、匀和的光线。
大厦正中间,坐着一位身穿飘动的绿色服装的端肃女性。她一手支颐,仿佛正在沉思。
我立刻明白,这位女性就是大自然的化身。我一激动,心里感到一种由崇敬而来的畏惧。
我走近端坐的女性,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啊,我们的万物之母!”我惊呼道,“你在想什么呢?你是否在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抑或是考虑着人类如何尽可能地达到完满和幸福?”
女性慢慢地向我投来严厉、阴沉的目光。她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便发出钢铁般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正在思考的是如何让跳蚤的腿儿更有力量,以便它更容易逃脱它的敌人。进攻和防御的平衡已被破坏……应该恢复过来。”
“什么?”我低声嘀咕道,“你想的竟是这个?难道我们人类不是你心爱的儿女?”女性微蹙双眉。
“一切生物都是我的儿女,”她说道,“所以我一视同仁地爱护它们,一视同仁地消灭它们。”
“可是善良……理性……正义呢……”我又低声嘀咕。
“这是人类的说法,”响起铿锵有力的声音,“我既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理性对于我决不是法典,再说正义是什么东西?我给了你生命,赋予蛆虫或者人类……对我都一样……你还是防备跳蚤的袭击吧——别打扰我!”
我想反驳……可是周围的大地低声呻吟,抖动了一下,——于是我醒了。
联系全文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情感态度变化。
“我”和“万物之母”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臣死且不避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不如因善遇之一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                          

A.广州的BRT工程正在施工进行,许多人都关心这项工程完工后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多大的便利?
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C.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史记·管宴列传》)
加点字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B.吾从而师之
C.鲍叔终善遇之
D.孟尝君客我

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管仲囚焉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冀君实或见恕也
D.吾幽囚受辱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                   ,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跟着潮水一般的游客,你去逛逛城隍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烟迷漫佛像高大的正殿,虔诚进香的信男信女……在这里认识认识封建势力。
①你不妨顺便地考察一番
②形形色色的人群
③各种各样的店铺
④先看看最后一进的城隍娘娘的卧室
⑤随着他们走进城隍庙的边门
⑥两廊用布画像代塑佛的二殿

A.①④⑥②③⑤ B.④⑥⑤①③②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③⑥①⑤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我在澳大利亚参观“袖珍企鹅回家”这一自然景观时,管理员事前一再强调,为了不影响企鹅夜晚的生活习惯,照相时不要使用闪光灯。可偏偏就有一个人探出身子,闪光灯一亮抢拍镜头。顿时群情激愤。只见有游客走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脸涨得红红的,边比划边说,请那名不自觉者关掉闪光灯。还有一次我去某宾馆见一位客人,乘电梯下到一楼的时候,电梯里的五个人正在往外走,电梯外的几位便急不可待地往里钻,唯一等在外边等里面的人都出来才进去的,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外宾。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常以私车辇水洒御路。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微:低微
B.祆贼唐宇之寇东阳  寇:侵犯
C.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知:了解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减:降低。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2分)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           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4分)
(2)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跟着潮水一般的游客,你去逛逛城隍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烟迷漫佛像高大的正殿,虔诚进香的信男信女……在这里认识认识封建势力。
①你不妨顺便地考察一番
②形形色色的人群
③各种各样的店铺
④先看看最后一进的城隍娘娘的卧室
⑤随着他们走进城隍庙的边门
⑥两廊用布画像代塑佛的二殿

A.①④⑥②③⑤ B.④⑥⑤①③②
C.③②①⑤④⑥ D.②③⑥①⑤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填空(见答题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别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等,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问: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