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
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注]故事者,不听。
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兵攻成,不克:取胜
B.真之胥江迎:迎接
C.易乱为者,上也治:安定
D.卿输诚纳土,不颜行逆:抗拒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虬髯客传(节选)
唐 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②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③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与一妹同某坊曲小宅相访诣:前往。
B.必位人臣极:穷尽。
C.以佐真主,功业也赞:辅佐。
D.非英雄所冀:希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言毕,吁嘘去侣鱼虾友麋鹿
B.吾欲此世界求事瓦缝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C.从夫之贵,盛轩裳申之孝悌之义
D.半虬髯所传耳嬴夷门抱关者也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B.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C.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D.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夫妇如约来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赏曲,受到虬髯客夫妇热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资馈赠。
B.虬髯客十分赏识李靖的才能,认为他必能辅佐真命天子,大展鸿才,成就功业,夫妻二人将同享荣华富贵。
C.虬髯客也曾想争夺天下,但认识到江山非李氏莫属后,决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之外成就自己的功业。
D.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扬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
(2)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3)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汝独不欲之修:修订
C.汝为人矣 敝:见识浅陋
D.茂左右问之曰辟:屏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马主别得亡者,诣府送马,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B.①苟如此,律故禁之②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①今我礼教汝②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①河南郡置守令②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①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绩。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绩嗣。时以此多之。及宁,绩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①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第Ⅱ卷(主观题 共112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日:“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绩嗣。时以此多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事如故案:查究
C.今一旦人如此事赞:赞同
D.卿可数王思远诣:拜访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许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B.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C.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
D.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宋史•刘温叟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 “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查清除道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宴于宫宴: 宴会 B.除右千牛卫将军除:拜官授职
C.来俊臣狱当死系:被拘禁 D.时二张宠怙:依仗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老病致仕②臣具表闻
B.①朕治边②庭中通南北
C.① 延问朝政得失②或 寄所托
D.①卢陵王还②鹏徙于南冥也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③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阁中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特许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侍卫。
C.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在治乱方面很有见解,因此被升迁为内史。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第Ⅱ卷(共114分)
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剧地雄:雄壮、雄伟
B.钟不省,左右顾问佯:假装
C.非无仆隶,欲是报公耳藉:借
D.诏进正三品俸,仍府事视:主管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③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⑥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②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逢圣作色日:“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句中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B.山川相,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C.是造物者之无尽也藏:宝藏。
D.知不可乎骤得骤得:突然得到

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月之美人兮天一方
B.纵一苇之所浩浩乎冯虚御风
C.其声呜呜何为其
D.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徘徊斗牛之间

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践阼:登上帝位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耆,来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合沅、湘,北汉、沔合:汇合。
B.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披:敞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1)至于赤壁之下,波流侵灌,与海
(2)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
B.(1)今乃得玩几席之上
(2)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所以游目骋怀
D.(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

(2)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
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假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云阳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昌邑王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吉上疏谏,曰:“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
盖伤之也。今者大王幸方舆,曾不半日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为民不可数变。”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昭帝崩,亡,大将军霍光秉政,遣大鸿胪、宗正迎昌邑王。王既到,即位二十余日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唯吉与郎中令龚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征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曰:“汉家列侯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
(《汉书·王吉传》,有删改)
对下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帝崩,亡嗣:延续,延长
B.宣帝颇修武帝故事故事: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C.汉家列侯公主尚:匹配,迎娶
D.上以其言迂阔迂阔:不合时宜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不半日驰二百里
项王按剑跽曰
B.久,昭帝崩,亡嗣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宫室车服盛昭帝
而君幸赵王
D.指如此

向使三国各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昌邑王刘贺喜好游猎,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书劝谏说古时候为从师学习而奔波的人平常每日行进三十里,为吉事行进也只有五十里,希望刘贺能够有所收敛。
B.刘贺在位仅二十多天便因荒淫无度被废。封国的大臣们也因未能尽辅弼引导之职,被诛杀。唯独王吉和郎中令龚遂因忠诚刚直、屡次进谏而得以免死。
C.王吉认为古时衣服车马之所以因拥有者地位高低卑贱而有差异,是因为要表彰贤德之人,区别上下尊卑。而如今世事混乱,人人皆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私利,这种风气不符合礼义之道。
D.王吉援引虞舜、商汤这两位明君的典故,是想要劝谏君王只有任用皋陶、伊尹这般的贤臣,才能够趋利避害,疏远奸佞之人,使国家昌明。但是皇上不太看重他,王吉只好称病辞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
(2)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 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太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③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出题和亲临主持。
B.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朝廷一片忠心。年老多病时,皇上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仍然多次献言献策,深得皇帝嘉奖和采纳。
D.胡松年淡泊名利,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孤贫,母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