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来源: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_____,_____,_____.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

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

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

A.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来源: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虽然

A.

A

B.

B

C.

C

D.

D

来源:2016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来源:2016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来源:2016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贏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

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象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来源: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 (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 (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

历经千年沧桑, ( 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 ( 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

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 (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

北方的季节 (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 (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来源: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般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筒,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 受书写材质和体载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来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来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 ,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 ,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来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来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来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            ,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         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来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如表“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物联网

联结主体

电脑互联

人与人互联

物与物互联

代表性应用

门户(邮件、搜索、新闻)

博客、微博、微信

云、短视频、VR、AI

普及率

0﹣﹣20%

20%﹣﹣50%

50%﹣﹣

中外比较

追随阶段

部分自主阶段

部分引领阶段

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来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