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
B.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
C.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
D.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
下列对《琵琶行》选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琵琶声大小、轻重、急缓、流滞、响止等旋律变化,是琵琶女心潮起伏的表现。 |
B.诗人连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
C.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滑”、“涩”两种音乐意境。“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快流利;“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哽塞。 |
D.末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画龙点睛,诗人用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留下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
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北京迎来了真正的秋天,秋风一起,树叶在风间飘然而落,竟有一丝萧瑟与凄凉。 |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是烟雨江南,是水的江南,是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的江南,有太多的游子因为无法拒绝这一份诗意而终老江南。 |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我漫步在成都城外,将自己融入到鸟语花香、一片明媚的春色里,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 |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春天悄悄来临,独立小桥,看十五明月悬空,河畔青草,堤上嫩柳,随着暖风拂袖,心中顿生丝丝惬意。 |
根据第四单元相关课文,完成后面问题。
下列各项中,两句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纫秋兰以为佩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B.便言多令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C.蒲苇纫如丝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D.吾道夫先路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纫秋兰以为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B.朝搴阰之木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C.阿母为汝求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D.俟我于城隅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4分)
选出对顾城的《一代人》与《远和近》分析不当的一项( )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A.《一代人》的意思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和毅力。 |
B.在《远和近》中,你和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和云的距离,因此诗人的主观感受有悖于常理。 |
C.《远和近》所写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亲近。 |
D.这里的两首诗初读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充满着成年人的孤寂和忧伤。 |
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我”是听到牧羊女的诉说后才引发了自己的梦的。 |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推“我的梦”也会与“恋”有关。正可谓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
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季节不同于其他诗句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D.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
对下面这首外国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三 月
(捷克)塞弗尔特
请再向冬天道声好,
再向融雪鞠个躬!
半边儿春天已从高处降临我们这里:
瞧那地平线花开,蓝色的风磨在转动。
好像刚从床上爬起的孩儿,
睁开惺忪的睡眼,
在白蒙蒙的晨曦中,
望着妈妈的面孔。
他那总也看不够的妈妈呀,
怎能不乐得对她欢唱,微露笑容!
A.诗的首节写春天的降临。前两句写春天对冬天的感谢,两个“再”字强调了感谢之情,这种写法实在新颖不俗。 |
B.第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的降临,“半边儿”点明了此春乃初春。 |
C.第二节写初春的美妙。诗人别出心裁,用“孩儿”和“妈妈”作喻,虚实结合;特别是“妈妈”与“孩儿”对望的神态,将初春的美妙可爱、诗人的爱“春”之情表达得既深刻又委婉。 |
D.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的手法,使其意境高远,想象瑰奇,清新脱俗。 |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邂 逅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
阅读小诗《红叶》,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
王国维描述的三种学术境界最初的一种是( )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性悴。
B.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字,就概括介绍了人物、地点、事件的时间。 |
B.“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渲染环境,写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
C.“主人下马客在船”描写了主人和客人在岸边告别的场景,表达两人依依惜别之情。 |
D.“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饯行时的无限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