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在临床使用上很多情况不需要全血,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
下列对“人造血液”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包含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血液制品 |
B.人造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血液制品 |
C.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取代人体内的红色血液的血液制品 |
D.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用于医学治疗的血浆代用品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下列对实行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
B.促进生产与经济的迅速发展 |
C.寻求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
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
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
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慎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指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原子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原子核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以及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
· 原子核处于太阳系的中心
C.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组成
D.原子核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虫洞理论
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这个隧道就是后来物理学家所说的虫洞。爱因斯坦认为通过这个隧道即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如果虫洞的出口恰好停在过去,就可以通过它逆着时间旅行。当然,进行这种时间旅行时你只能旁观,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个已经穿好的珠子,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其顺序。但截至2013年,还尚未有实验证实虫洞真正存在。
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虫洞可以使用,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同时,即使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也很少会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因此虫洞不太可能用于宇宙航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起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拥有“负质量”,可吸去周围所有能量。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只要用“反物质”去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并强化“虫洞”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让太空飞船穿过。
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构造人工虫洞的研究。科学家桑恩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他们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人工虫洞,可以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奇异物质具有超过它能量密度的极大的负压,其引力具有排斥性,从而使得它周围的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这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桑恩的虫洞,可称为奇异物质虫洞。
科学家麦可思提出了“磁虫洞”理论。他说,极强烈的磁场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根据相对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包括磁场),皆能弯曲空间。远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莱特,就在爱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力。莱特的理论表明,在一个由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螺线管内形成了一个引力场,但要获得这种人工引力场,需要十分巨大的磁场。麦可思说,在实验室内,用2.5T(特斯拉)的磁场即可构造出一个“磁虫洞”,但洞的半径极大,约为150光年,若要将此“虫洞”的半径压缩到实验室的尺度,则所施加的磁场需大到10亿T,这显然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最大人工磁场约10T)。但麦可思认为,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因为中子星表面的磁场达10亿T,在那里,“磁虫洞”将自发地产生。
不论“奇异物质虫洞”或“磁虫洞”,只要它们存在于天空之中,就能从地球上测得它们的特征性信号,我们将看到一个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R光学像。
下列对“虫洞理论”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理论上,利用它我们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回到过去或穿越未来。 |
B.虽然虫洞的能量场可以毁灭所有进入虫洞的东西,但利用“反物质”来中和以后,太空飞船就有从虫洞中穿过的可能。 |
C. “虫洞的引力”和“虫洞的超强力场”,拥有负质量的“反物质”和具有极大负压的“奇异物质”是含义各自相同的两组概念。 |
D.尽管以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建造一个适合实验室尺度的“磁虫洞”,但麦可思却相信太空中或许存在着这种“磁虫洞”。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分别利用了奇异物质的负压和人工磁场的引力来稳定虫洞的能量场,其中的科学原理是相似的。 |
B.“反物质”是相对于“正物质”而言的,它拥有“负质量”,可以在虫洞中吸收能量,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从而扩大虫洞。 |
C.麦可思首先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皆能够弯曲空间,极强烈的磁场也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他据此提出了磁虫洞理论。 |
D.只要桑恩的奇异物质虫洞和麦可思的磁虫洞存在于天空中,我们就能从地球上看到它们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R光学像。 |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则像一个个被穿好的珠子,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整顺序,故即使能由虫洞回到过去,也不可能“重新来过”。 |
B.既然“负质量”已经被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成功地证明了能够存在于现实世界,那么,利用“反物质”来建造虫洞就不是不可能了。 |
C.目前尚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虫洞的真实存在,所以,现阶段科学家对虫洞的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前景不容乐观。 |
D.蛀虫在苹果表面的两个点之间蛀出了一个“虫洞”,如果在这两个点之间走直线,从三维的物理空间来看,这条直线就类似于虫洞。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所造成的损失就以数10亿元计。
下列属于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的一项是( )。
A.在河口海岸进行的任意的房地产开发活动 |
B.由于断流等原因导致的入海泥沙的急剧减少 |
C.为了围海造地而进行的任意砍伐红树林的行为 |
D.在河口海岸进行的垃圾填埋场和飞机场的修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中国古代的刑这一概念兼有法与罚两种含义。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使秦朝迅速灭亡,也使汉朝面临危机。此时,董仲舒适应历史需要,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诸家学说,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家理论体系。在法律方面,他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据此,董仲舒认为,官吏应该“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但他更侧重倡导“据义行法”和“春秋决狱”。“春秋决狱”亦称“经义决狱”,其特点是司法者不是引用正式的法律条文断罪,而是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被引用的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尤其是孔子所辑的《春秋》最为常用,故名“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最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其表现为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和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春秋决狱”在法律适用上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采取根据不同案件情形区别对待;在审判方法上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春秋决狱”之后,更加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随着“引经注律”的不断发展,唐朝统治者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的礼教的精神内容,即唐代不少的法律是根据礼义制定的。特别是《唐律疏议》,成为我国古代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作为古代法典的代表,它集前代立法之大成。它不仅是以经立法的结晶,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法律已然完全伦理化。
清末的法律改革,实际上清政府是假借变法之名,而行修律之实。为此,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把原有的“一准乎礼”的立法原则向“一准于法”的立法原则上改变,修改了很多涉及伦理道德的规则。他们的主张是,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但他们并非完全不考虑道德因素,只是将道德与法律分开。与此相反,礼教派主张,礼是刑法之本,伦理纲常应该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如果失掉这个根本,刑法则失掉了固有的社会的基础。清末的“礼法之争”使得清末的修律采用了西方的法典体例和立法技术,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刑罚人道主义,划清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也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到此发生了突变。尽管立法的指导思想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把伦纪纲常礼教放在首位,但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表现出很强的法律自身独立的价值理念。
(摘编自李玮《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法”考证》)
下列表述,不能体现“礼法结合”思想的一项是
A.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董仲舒适应历史的需要,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认为既应该依法断案,更倡导“据义行法”。 |
B.董仲舒为了使社会的法制建设适应历史需要,认为官吏断案应“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不否认法律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 |
C.董仲舒认为应该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他的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的“春秋决狱”就是出自这一思想。 |
D.虽然“春秋决狱”更注重于礼的作用,但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很大的贡献。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司法者引用《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判案,而《春秋》最为常用,所以有了“春秋决狱”这一称法。 |
B.“春秋决狱”所表现出的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的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 |
C.“春秋决狱”的弊端是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
D.“春秋决狱”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唐朝统治者就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礼教的精神内容,不少法律是依礼义而定的。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案件时,“春秋决狱”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对不同案件区别对待,体现了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 |
B.《唐律疏议》集前代立法之大成,是立法的结晶和我国古代法典的代表,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合理的典型之作。 |
C.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将道德与法律分开,认为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 |
D.清末“礼法之争”的结果,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发生了突变,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这种法律自身独立有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研究人员从用于外科伤口缝合的慢溶性材料中,提取了含有神经成长因子(简称NGF)的极细颗粒,并将其与含有胆碱能神经元的胎儿脑细胞相混合。当研究人员将这种混合物植入健康成年老鼠的脑中时,他们发现7天后植入物周围的NGF水平达到了高峰,而到了3个星期之后,才降回到正常的水平。
对画线句子中的“混合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NGF的极细颗粒与胎儿脑细胞 |
B.胆碱能神经元 |
C.胆碱能乙酰转移酶 |
D.神经成长因子和胆碱能神经元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惟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07年韩中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对“民间外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得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对、猜疑观念。 |
B.民间外交不仅不可能为官方外交所代替,而且将极大增强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 |
C.民间外交具有能够满足官方宣传需要的说服力,有助于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
D.民间外交虽然不能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却能逐渐扩大中华文明在西方的影响。 |
对文中“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和韩国人喝老白干的实力相当,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
B.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 |
C.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
D.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韩国人愿意和中国人谈生意,成交额因此连年激增。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必将证明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
B.扩大民间的声音不要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它只会逐渐缩短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
C.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科学与人文似乎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文化,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一般说来,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大致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形而下的,另一个是形而上的。如果说,前者属于倾向于外部世界的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的话,那么,后者则属于倾向于内心世界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层面。当然,这两个层面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的。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人和文化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让我们领悟到人和文化的活生生的生命以及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须从根本上超越当代流行的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特别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还有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的确,科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功利性,至少其最终成果需要有很强的实证依据,并且最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于是需要大量的实验、论证、数学推导和演算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但是,科学绝对不是可以简单地依靠实证和功利这两个“齿轮”运作的机器,而是由无数具有极高品位和素养的人(科学家)所参与的极富创造性的活动。这些人带着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怀着什么样的探索动机,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和心灵体验,最终碰到并抓住了什么样的历史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是人们不易觉察的。
另一方面,人文作为一种文化,也同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我们不妨以艺术为例。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海德格尔说,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诗”,而“诗是真正地让我们安居的东西”。这显然都是从形而上层面来理解艺术。其实,艺术也存在着技术性很强的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在这个形而下层面上,艺术强调的是实验、技法、技艺和功用等等,这与科学非常相似。要是没有形而下层面,艺术就不可能成为艺术。
总的说来,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都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前者是体,后者是魂。如果说,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技术层面上的精湛和高超,那么,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深奥和高远。然而,这两个层面和两种价值取向又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和不可分割的。没有体的魂只是空洞而抽象的魂,因而不可能有活的生命;反之,没有魂的体则只是死亡而僵硬的体,同样没有生命。正是这种体和魂高度有机的结合,才使得科学与人文成为活生生的生命有机体,充满着丰富的人性和不竭的创造力,因而充满着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孟建伟《教育与生命》)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表面非常不同,但在结构上却十分相似,即都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 |
B.科学与人文形而下的层面是倾向于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形而上的层面是倾向于思想的和精神的层面。 |
C.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更为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 |
D.尼采与海德格尔从形而上层面来理解艺术,没有关注到艺术形而下的层面,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不全面不科学。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和人文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能让我们领悟到它们活生生的生命以及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
B.科学活动中大量的实验、论证、数学推导和演算等都属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是显性的,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
C.科学和人文都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它们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
D.实证、功利和思想、精神两个层面高度有机地结合使科学和人文充满人性、创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从根本上超越当代流行的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 |
B.因为形而下层面在很大程度上追求技术的精湛和高超,所以形而上层面就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精神的深奥和高远。 |
C.科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论证、数学推导和演算等形而下层面的东西决定了其最终成果需要有很强的实证依据。 |
D.强调科学具有形而上的层面、人文具有形而下的层面,这是对科学与人文中容易被忽视的层面的强化。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击剑被视为欧洲的传统体育项目。从斯巴达克思的角斗,到中世纪的风流骑士,都把击剑当作一门格斗技术。此后火器取代了冷兵器,击剑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欧洲世代相衍。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击剑:()
A.是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 |
B.历史悠久 |
C.是欧洲的传统体育项目 |
D.是一门格斗技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
IQ:告别传统,走向多元
世界最高端的智商测试地点位于丹麦南部。在诺堡的丹佛斯冒险园,孩子和成人通过作曲、在人工湖上搭桥、做棘手的数学题、在团队内独立操控机器人、借助提供的照片和只言片语编写戏剧故事来测定他们的天赋有多高。
近50项的测试的基础是一种使大脑研究发生革命的科学构想:多元智力理论。这就是说,人拥有多方面的智力能力,而非“要么聪明,要么愚蠢”。
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他的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更为贴近实际情况。当时他共确定了7种智力,其中包括3种传统智力。他因此颠覆了前人的所有研究结果。后来,他与他人不断对这一新理论进行补充加工。虽然目前的内容仍不完善,但我们至少可以以10种智力为出发点。
多元智力理论的革命性认识是,一个人的成功显然取决于多种智力因素。如表明运动能力的身体运动智力、体现节奏的音乐以及内在智力和表明社交能力的人机交流智力。
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批评主要来自德国学者。例如爱尔福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特·哈尼说,这种模式是种理论构想,本身“推测得过多”。很多学者指责它的各个范畴无法明确划分,而且缺乏实证。但是对于该理论所传达的关键信息他们并不怀疑,即每个人都有远远超过传统智力范畴的智力天赋。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作家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在为《新苏黎世报》撰写的一篇散文中假设了这样一个实验:一位来自欧洲的专家对亚马孙盆地一个印第安人的智商进行考察,结果可能是极低的IQ(智商值)--尤其是当这位印第安人是文盲时。但是,如果反过来对两个辨别数千种植物和野兽足迹的能力进行测试,这位满腹经纶的欧洲人就可能一败涂地。
如果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正确的,那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重点就是错误的。目前学习课程的侧重点过于集中在以语言为主导的人文科学和数学为主导的自然科学上。这能促进逻辑思维、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其他方面却被有意识地忽视了:与大自然亲近、对探讨生命意义能力的训练或者是对乐器的掌握--所有这些虽然也在课堂上学到,但它们永远处于次要地位。
此外,某些智力能力还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例如音乐有助于人们促进空间智力,还会使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更有社交能力,也更加自信。对这种音乐“转移效应”。卡斯泰特奎勒公司董事马克·佐默认为学习乐团总谱是对“提高分析能力和降低复杂性”的很好训练。作为指挥,你必须从众多的细节中获得一个和谐的整体印象,相比之下,工作中的众多战略问题对他来说就“简单得多了”。
佐默认为,在与人的直接交往中,乐团指挥与公司领导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都必须让“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拿出最佳表现”,并且一个集体要产生“和谐旋律”。
对于企业而言,多元智力的构想意味着:千篇一律则是终结的开始。如果在不忘记总体目标的情况下允许各种智力百花齐放,团队会特别有创造力。领导人员应当将与自己全然不同的人招揽在身边。因为只有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同才能产生创造的张力,从而产生全新的解决办法。
那么,智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吗?经验表明,3种传统智力(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语言智力)的确可以通过定期训练得到提高。而社交智力往往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因为他主要与人的经验磨砺有关。相反,其他一些能力(如音乐和体育运动能力)则要从摇篮或幼年时就开始培养。
下列对“多元智力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拥有多方面的智力能力,而非“要么聪明,要么愚蠢”。 |
B.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他的多元智力理论。当时他共确定了7种智力,其中包括3种传统智力,他因此颠覆了前人的所有研究结果。 |
C.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批评主要来自德国学者。很多学者也指责它的各个范畴无法明确划分,而且缺乏实证。 |
D.多元智力理论所传达的关键信息表明:每个人都有远远超过传统智力范畴的智力天赋。 |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多元智力理论是正确的,那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重点就是错误的。目前学习课程的侧重点过于集中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上,其他方面却被有意识地忽视了。 |
B.卡斯泰特奎勒公司董事马克·佐默认为学习乐团总谱是对“提高分析能力和降低复杂性”的很好训练,在与人的直接交往中,他认为公司领导与乐团指挥有“很多共同之处”。 |
C.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传统的IQ不能确定人的智商值。 |
D.经验表明,传统智力(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语言智力、社交智力)的确可以通过定期训练得到提高。 |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作家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在亚马孙盆地的实验证明IQ值低的人不一定笨,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畴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
B.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理论,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 |
C.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三种传统的智商测试IQ值能够很好地预测要求与测试类似的职业,但对于其他很多职业来说,这种测试就不太合适。 |
D.对音乐、运动等智力发展来说,幼年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长只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各方面智力,孩子将来一定会有超常的智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古代中国,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道:“王者受命易性,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何以成为封禅的圣地?显然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笼统可以如是观: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所以司马谈才会因为不能参与而痛心疾首,终生为憾。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
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摘编自孟宪实《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 |
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周公的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础。 |
B.司马谈因不能参与泰山封禅而遗憾终生,看来无论是帝王还是一般官员,都把参与几乎是历史创造的封禅大典看作一大幸事。 |
C.“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可见无“封禅理论”就难有儒家特殊的政治地位。 |
D.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身份合法性证明的需要,在帝王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因此帝王首先主张封禅。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为用户提供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提供的多媒体程序能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效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可共享的。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陈述最准确的是( )。
A.指出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 |
B.展示了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 |
C.交代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 |
D.介绍了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属于“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的是( )。
A.在家庭、学校、社区间建立大量信息的联系 |
B.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 |
C.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
D.必须使每个人享受这些信息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