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惟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07年韩中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对“民间外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得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对、猜疑观念。 |
B.民间外交不仅不可能为官方外交所代替,而且将极大增强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 |
C.民间外交具有能够满足官方宣传需要的说服力,有助于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
D.民间外交虽然不能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却能逐渐扩大中华文明在西方的影响。 |
对文中“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和韩国人喝老白干的实力相当,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
B.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 |
C.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
D.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韩国人愿意和中国人谈生意,成交额因此连年激增。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必将证明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
B.扩大民间的声音不要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它只会逐渐缩短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
C.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