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B.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宝玉冲喜。宝玉娶亲之时,黛玉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迎春在侧,凄绝惨绝。(《红楼梦》)
C.平定黄巾军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张飞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杨树上绑住,折下杨枝痛打。(《三国演义》)
D.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于月夜在船上宴请众人,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认为曹操的诗不吉利,曹操认为刘馥败了自己的兴致,便用槊把他杀了。(《三国演义》)

E. 凤姐因女儿多病,便请刘姥姥给女儿起名,一来是借刘姥姥的寿,二来是借贫苦人起的名字压一压女儿的病气。刘姥姥以生日之巧为名,给凤姐女儿起名“巧姐”。(《红楼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选做一题)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1)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小孩儿口没遮拦’,就结了案。”
问:黛玉话中的“他”指的是谁?宝玉所说‘小孩儿口没遮拦’指何事?因何事黛玉说“他”竟真是个好人?。
(2)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问:“上头穿黄袍的”是谁?宝玉为何要作诗?宝钗因为何事取笑宝玉?请回答和简单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简述《家》中鸣凤在出嫁前最后一个晚上的情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文后练习。
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它曾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甲)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乙)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 ① 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地像听到了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 (丙) ;右为《出师表》, (丁) 。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 ② 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却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对于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还是他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戊)。我心中翻腾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静,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禁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这样静坐默想了1700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 ③ 。
(选自梁衡《武侯祠前的沉思》,有改动)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甲)(乙)两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龛(lóng) 纶(lún)灌 跃
B.龛(kān) 纶(lún)贯 跃
C.龛(kān) 纶(guān)贯 越
D.龛(lóng) 纶(guān) 灌 越

根据文意,文中①-③四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挡 公而忘私 时事
B.遮掩 坦然无私 时势
C.遮挡 坦然无私 时势
D.遮掩 公而忘私 时事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

A.他们一见面就像是多年的朋友
B.隐隐地像听到了金戈铁马声
C.他急躁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D.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

文中划线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
B.记得小时读《三国》,却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
C.对于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
D.但还是他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将下面四句话组成两组对偶句后分别填入文中丙处和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条分缕析 ② 慷慨陈词 ③ 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④ 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文中第二段开头横线戊处为以下三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
② 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
③ 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活到63岁不算老吧),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指中国建安时代(建安文学)作品中慷慨悲凉、刚健明朗的风格,代表人物有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
B.杜甫《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C.《三国志》是由三国时期范晔所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D.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丕的《燕歌行》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高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0分。
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认为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才够档次,以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追逐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告诫后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的是

A.蹿(cuàn)红莘(shēn)莘学子奢靡(mí)宁(nínɡ)剩毋缺
B.蹿(cuān)红莘(xīn)莘学子奢靡(mǐ)宁(nìnɡ)剩毋缺
C.蹿(cuān)红莘(shēn)莘学子奢靡(mí)宁(nìnɡ)剩毋缺
D.蹿(cuàn)红莘(xīn)莘学子奢靡(mǐ)宁(nínɡ)剩毋缺

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掷千金 B.一饱之需
C.厉行节约 D.积腋成裘

材料中的保洁员形象,作者最认同的一项是

A.自食其力者 B.传递理念者
C.追随时尚者 D.哗众取宠者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C.《史记》也叫《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0余年的历史。
D.《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的司马迁和他的助手等人编纂而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填空
(1)《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作者是             ,其中“沁园春”是词的            
(2)《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          编定的         体史书《           》。
(3)《鸿门宴》选自       时期          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园林集中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   甲   (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在造园时,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   乙   (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园林以山水为主体,水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园林四周有墙垣(yuán),景物藏之于内。大园中往往还包有小园,如颐和园的(xié)趣园、北海的静心斋等。这些小园是园中精华所在,宜静观盘(hénɡ)。园林多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使景物曲折多变。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   丙   (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参差散植,疏密有,布置得妥宜人,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掩成趣,苍翠虬(qiú)枝与红墙碧瓦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北宋画家郭熙说:“春山   ①   ,夏山   ②   ,秋山   ③   ,冬山   ④   。”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
很多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有时还加上很好的对联。《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
B.独树一帜因地制宜相得益彰
C.独树一帜师法自然相辅相成
D.别出心裁师法自然相得益彰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峻岭墙(yuán)
B.疏密有(xié)趣园
C.妥宜人盘(hénɡ)
D.掩成趣(qiú)枝

在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①苍翠而如滴②明净而如妆③淡冶而如笑④惨淡而如睡
B.①明净而如妆②苍翠而如滴③惨淡而如睡④淡冶而如笑
C.①淡冶而如笑②苍翠而如滴③明净而如妆④惨淡而如睡
D.①惨淡而如睡②明净而如妆③苍翠而如滴④淡冶而如笑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寺古僧闲云作伴,山深世远月为朋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 D.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B.直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C.身为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真正为人民鞠躬尽瘁,才对得起头上的乌纱帽
D.多年后,当闰土恭敬地叫我“老爷”时,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性语言。下列文学人物与人物语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
B.别里科夫——“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C.阿Q——“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根据语言表达“得体”的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下文是一位同学写给爷爷的生日贺词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甲)光阴似箭,岁月不饶人,您的生日到了,又老了一岁。(乙)您半生辛劳,为子孙积累的最大财富是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丙)在您寿诞之际,送上我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丁)祝爷爷身体健康,顺心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A.(甲)            B.(乙)             C.(丙)            D.(丁)
②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D.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对《大卫·科波菲尔》某一情节的叙述,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大卫17岁时毕业了,他唯一的亲人让他先去做一次短期旅行,然后再冷静地选择职业。大卫在旅途中碰见了童年时代的同学,同学的英俊潇洒聪明使大卫又佩服又喜欢。他们一起去看了佩葛蒂先生一家,并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大卫的同学于是起了坏心,他一步步地引诱她,终于把她骗走,两个人私奔到外国去了。
请问,大卫唯一的亲人是          。大卫的同学是         。这个美丽的女孩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       (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       (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宝玉)展开《会真记》,……桃花……落得满身满地皆是。……黛玉来了,……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请问:宝玉原来是如何“收拾”落花的?黛玉认为要如何收拾才好?之后两人共读西厢又发生了什么趣事?
(2)黛玉……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红楼梦》二十七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请问:这个“狠心短命的”是谁?黛玉在什么情况下看见他?结果又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灵曰:“将军欲杀纪灵耶?”布曰:“非也。”灵曰:“莫非杀大耳儿乎?”布曰:“亦非也。”……灵曰:“若此则杀灵也?”布曰:“无有此理。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吾今为两家解之。”灵曰:“请问解之之法?”布曰:“我有一法,从天所决。”
文中的“大耳儿”指的是谁?吕布的解斗之法是怎样的?结果如何?请简要回答。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
(1)曹操以         为借口,攻打徐州。救完北海相       的刘备也引兵相救。太守陶谦欲让徐州,刘备推辞。刘备写信给曹操望其撤兵,曹操因       攻击后方而退兵。陶谦再让徐州,刘备坚辞。后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
(2)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但是因为没有曹操的公文,各关守将均不予放行。于是关羽就保护二位嫂嫂,千里走单骑。勇闯洛阳关、         等五座关口。斩了              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一路追寻刘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文学常识填空
请你写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        。       ,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该语段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作者是     (国籍)的      (作者)    
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简洁且句式恰当的句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