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巴金在《家》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丫环          和《红楼梦》中的鸳鸯一样,纯洁勇敢,不屈于主子的淫威,选择以死来抗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表不信,亲诣馆舍观之,果有诗四句。诗曰: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表见诗大怒,拔剑言曰:“誓杀此无义之徒!”
“无义之徒”指谁?毛宗岗对上述四旬诗评点道:“龙跃池中,正应马跃溪中。假诗之句,已预为之谶矣。”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英雄”指的是谁?他看榜文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请简述《<呐喊>自序》中鲁迅先生年轻时的梦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填空。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词按字数分,可以分为      
《战国策》又称为《    》,是西汉末年的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司马迁曾因李陵案而获罪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的史籍,人称其书为《     》,后称为《史记》。《史记》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体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  ①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也许有人喜欢这种“  ②  ”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芟除枝之后,才能显着(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所谓“ ③ ”,就是这种境界。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fǔ)笥豪放 B.(quán)释波壮阔
C.辞(zǎo)出题外 D.枝(wàn)旁博引

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况且整洁 B.固然而且整洁
C.虽然而且整齐 D.固然况且整齐

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B.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C.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D.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B.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直面问题,落实问责,这把切除腐败毒瘤的手术刀,使反腐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C.随着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已成为学生健康方面的大问题。
D.语文教材里的鲁迅作品被替换一事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鲁迅”的话题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填空。
(1)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                     》,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
(2)白居易的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琵琶行》、《               》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3)与温庭筠同为“           ”词人代表作家的韦庄,写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4)南唐后主           ,国家灭亡后被俘遭禁,失去自由,心境凄苦悲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他写愁的名句。
(5)清人方扶南把李贺的《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6)           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的作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
(1)《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妙地用了         计和         计,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
(2)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          ,单骑救主的是        ,刘备拜访诸葛亮恰逢下雪天的是第    次。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认为刘备可占        ,应先取       ,再取    ,采取________的策略,成          ,然后可图中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填空
(1)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       》《      》。
(2)被誉为“乐府双璧”的两首长篇叙事诗是               ,                 。
(3)中唐著名的诗人__ ____,世人称之为“诗鬼”,在《李凭箜篌引》中,他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
(4)《扬州慢》里“杜郎俊赏”的“杜郎”指的是晚唐诗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 矢:同“誓”。 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填空
1.(1) 是19-20世纪印度伟大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  (2) ”。代表作有  (3)   (4)   
  (5)  和小说《沉船》。
2.《清兵卫和葫芦》的作者是  (6) (国别)的 (7) (姓名),他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 (8)  ”。与他同时代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伯尔,是 (9) (国家)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这次选入课本的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10)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