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幽(bì)(zhàn)动潭(zhè)寺义愤填(yīng)
B.(qiàn)影敛(jù)廿(niàn)四桥游目(chěn)怀
C.狭(ài) (lí)俗峭楞楞(léng ) 如(yuán)大笔
D.落(ruǐ ) (xiān )米 白(hú)舫 (yà)苗助长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选项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驯鸽 惺忪 苍芒 嘻笑 了截爽直
B.班驳 困倦 茎叶呕气 耸入云天
C.婆娑 槃石 卜筮 伶俜 生杀与夺
D.猗郁 兑现 阴森 繁琐 骇人听闻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满、遍)望 宁(突然)死不(闲暇)启居道义相(勉励)
B.(水干)辙(缠绕)苦辛女也不(高兴) 何时可(停止)
C.(弥漫)谤(确实)可乐对酒(应当)歌 浅尝(就)止
D.(喜欢)禄(弄错)其传安之若(平常)不(忍受)驱使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迎接新一轮的旅游热潮,沿湖风光带去年又进行了一番改造,南岳坡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或修缮,使得巴陵广场更为气宇轩昂。
B.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C.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惊心
D.岳阳市一中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同学们的文艺热情似乎方兴未艾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古诗词修辞使用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境”“海楼”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奇妙的美景。)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试问闲愁都几许?”运用反问,来强调愁绪之多。)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惊风雨”“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极赞李白诗才。)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天”以生命,然后与之直接对话。)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七二峰雾失云迷,好留佳客寻衡岳”对应最工整的下联是(  )

A.千余载星移斗转,不改凭栏认烟霞。 B.千古恨鹧飞鹃啼,愁锁吴宫怨春深。
C.九千丈风迥雪舞,喜看飞花落洞庭。 D.一襟星斗焕经台,不教幽景落人世。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民寡求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州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21*cnjy*com
【注释】①韩魏公,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圭,一种玉器。③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朴而不陋:浅陋
B.魏公黄四十余年去:离开
C.天之所以斯民遗:给予
D.瓦石草木其光泽矣被:覆盖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民寡求不争/朝济夕设版焉 B.有宿昔契/亦犹今视昔
C.魏公家艰/又申之揽茝 D.民自知之/贵贱情

下列各选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吾元之也”充分表现出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的自豪之情以及对元之的亲切喜爱之感。
B.文章第二段叙写王元之,主要是用他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虽然韩魏公未曾在此为官,但其醇厚闲静的品性依然感染黄州人士。
C.第三段中“则亦黄人也”一句既写苏轼对黄州风土人情的喜爱,也有谪居黄州多年,且年已渐老而无所成就的悲苦之情。
D.首尾两端均用一“思”字,有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思念,有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互为影响,使高尚之士,淳善之乡相得益彰。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2)民怀之不忘也固宜。
(3)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②衾:被子。www-2-1-cnjy-com
诗歌题为“夜雪”,全诗却不见雪形,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夜雪”的?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出下列空缺的句子。
(1)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巴金在《家》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丫环          和《红楼梦》中的鸳鸯一样,纯洁勇敢,不屈于主子的淫威,选择以死来抗争。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
美生灵
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要赏析第六段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结合前文,分析“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的作用。
综观全文,概括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的理由。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夜行”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一上期考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