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遮:拦截 |
B.王谢服谢:感激 |
C.于是,白遣之遣:派遣 |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赍:携带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①②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
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
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2)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论散文
梁实秋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头脑笨的人,说出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由此可以类推。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布丰说:“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散文的文调虽是作者内心的流露,其美妙虽是不可捉摸,而散文的艺术仍是所不可少的。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福楼拜是散文的大家,他选择字句的时候是何其的用心!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够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在万千的辞字之中他要去寻求那一个——只有那一个——合适的字,绝无一字的敷衍将就。他的一篇文字是经过这样的苦痛的步骤写成的,所以才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实。福楼拜致力于字句的推敲,也不过是要求把自己的意念确切地表示出来罢了。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艺术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
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是要写得自然。 (有删改)
对“散文的文调”的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的文调”是指作家在文章中表现的人格思想。 |
B.“散文的文调”是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性格。 |
C.“散文的文调”是指作者散文作品中特有的风格。 |
D.“散文的文调”是作品中不可形容的妙处。 |
下面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即能真实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
B.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
C.散文要写得亲切、活泼、自然,避免堆砌、用典。 |
D.散文美妙多端得力于作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 |
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最不容易处置是因为散文没有一定的格式,是最自由的。 |
B.因为散文的美妙不可捉摸,所以不必太在意散文的艺术。 |
C.福楼拜的散文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与他锤炼语言是分不开的。 |
D.作者个人的心情在文中真实地流露出来,散文的文字就自然流畅。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关山月
[北朝·北周]王褒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诗歌五、六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独自
B.期山东为三处 期:期待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何兴之暴也 暴:残暴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B.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估计无法脱身,就想在部下面前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仗,显示自己今天的结局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作战的过错。 |
B.项羽不愿东渡乌江,因为他觉得既然上天要灭自己,渡江也没有什么意义,况且自己也无脸见江东父老。 |
C.项羽对他的旧相识吕马童说:“我听说汉王拿千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就引颈自杀了。 |
D.项羽原本没有一尺一寸土地,趁势在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文: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
B.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
C.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
B.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
C.在逆温层中,较冷而重的空气位于较暖而轻的空气下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
D.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若造成视程障碍,则必会造成交通事故。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 |
B.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
C.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因此,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
D.人们在雾霾天气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心情也会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树人立学毕生事
自章氏国学讲习会首执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岗位,转徙数省,最终反哺故土,在山西大学任教长达半个世纪。奠中先生曾云:“由于我是研究所谓‘国学’的,文、史、哲不分而以‘小学’为基础,所以在各大学教书,面相当宽。所开课程不下十余门,多因教学需要,而非出于泛爱。”限于当时的条件,师资匮乏,奠中先生常是一身多任,从不言困难;额外的政治任务、社会工作,从不推辞。在奠中先生心中,培养学生是第一位,个人出成果则在其次。1978年平反后,本来完全可以完成一些学术上的宏伟计划,本可为自己学术上的地位名望谢绝社会邀请,闭门著书。但面对培养学生的教学任务,他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坐下来。太炎先生之师俞樾,曾以“曲园”命其所居,奠中先生后门亦有一块弯曲草地,遂取名为“亦曲园”,并有《小园》诗自赏:
堂不标春在,园名亦曲园。
前贤安可企,学圃育花繁。
其意甚明,其志甚笃。在奠中先生看来,踵武前贤的方式虽多,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学圃育花”无疑是分量最重的。辛勤繁忙的园丁自然会赢得满园芳菲,从教50载的奠中先生桃李满天下,弟子不乏卓然有成者。
奠中先生为学作文,多有感而发。如为驳廖季平、胡适否定屈原存在之说,而撰写了《屈原的有无问题》;为驳孙次舟、闻一多关于屈原为“弄臣”或“奴隶”之说,而撰写了《屈原其人其赋》。《论治诸子之作,有感于从胡适、冯友兰以来,从思想上研究诸子的学者,多喜以西方哲学的体系、概念、术语为框架,套用于中国学术,形式上新颖可喜,然往往取粗遗精,失掉诸子的真精神,且已形成一种通弊,因而予以分析批判,提出了研究诸子应有的基本态度与方法。《书注与读书法》之作,有感于经传以下书注之流弊,古籍之难读,有“使民族精神竟坠于地”之叹,提出了注释应必备的功能。行文之中,常具对中国文化生命之深切同情,笔底间,时见道义承担的使命精神。
特殊政治思潮下的学术研究每每被先行的观念束缚,稍有违背,就会惹祸上身。在特殊的年代里,奠中先生先后接受过不少“政治任务”,性情一向温和的奠中先生面对“口诛笔伐”的时代狂潮,能用平和之心面对面前发生的一切。即便在“批林批孔”的热潮中,奠中先生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靠孔子传下来的。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历史事实没法去掉。”多年后,奠中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敢于向‘四人帮’斗,不是,而是一般口号我仍跟着说,具体问题,我却不能歪曲历史,不肯说假话。”其胸襟风格,可以想见。
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大致有小学、经学、史学、诸子、集部五大块,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被重新切割为历史、哲学、中文等学科。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大量流失。面对此神情景,奠中先生旗帜鲜明地说:“哲学系主要讲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成了附庸;历史系讲授世界史、中国史;只有中文系是以‘中’字打头的,因此承传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落在了中文系的头上。”其坚守国学正脉、乘传文化的使命精神于此可见。奠中先生始终强调:以小学为基础,以经史为根抵,以诸子为归宿。中国文化之道贯于“经、史、子、集”之中,奠中先生不为学科所囿,每从国学的浑圆中,寻绎道脉,针对问题,有为而作,点到为止,惜墨如金,密集观点,金针度人,不炫渊博,而卓见慧识,层出不穷。树人为本,著述为次,学问为本,文凭为次。对于个人的职称、奖项从不挂碍于心,但是,当学有所成的青年人才因年龄、资历被排斥打压时,这位温和的先生奋笔疾书,在《光明日报》发表了《破除专业职务评审中论资排辈》一文,真挚殷切,拳拳之心,尽付后学之栽培,毕生期望,皆在中华学脉之薪火相传,民族复兴之后继有人。
(摘编自郭万金《姚奠中:中华学术正脉的守望者》)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姚奠中从最初执教,直到退休,坚持教学半个世纪,辛勤耕耘,桃李芬芳;同时痴心国学,专注学术研究,可谓树人立学,均有建树。 |
B.从《屈原的有无问题》,直到《书注与读书法》……,姚奠中的文章总是针对流弊,有感而发,且能破立结合,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
C.姚奠中研究国学,深得要义,为人坦诚,胸襟博大,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但在优秀后学受到打压时却能够奋笔疾书,仗义执言。 |
D.传统国学分为小学等五大部分,现代学科分类却将其重新分割,姚奠中对此颇有异议,以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
E.本文通过记述姚奠中先生从事教学工作与国学研究的相关经历及其成就,表现了一位优秀教师、一位国学大师的敬业精神与崇高境界。
文中《小园》一诗,表明姚奠中矢志教书育人。他在山西大学执教期间是怎样践行这—承诺的?请概括说明。
作为中华学术正脉的守望者,姚莫中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姚奠中在特殊年代里先后接受过不少“政治任务”,并能用平和之心面对这一切,对此人们各存褒贬。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
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 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 |
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 |
C.成祖颔之颔:点头 |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彩。它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不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可以使人的感情沸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荀子早就提出音乐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强烈情感特征。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就像让•保尔说的:“因为有了你,幽闭的心儿相互呼应起来,因为有了你,在荒漠中遥遥相隔的声音连接了起来。”同时,因为声波的谐振片能调节生物内部的平衡机制和促进新陈代谢。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慢文章,它每分钟六十拍的节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此,常作为“维生素M(music音乐)”来维系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和谐。美国在1934年成立了一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各种场合所用的背景音乐和特种音乐的公司,叫“穆扎克”,它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十七个国家的几十万用户中去。听了这些音乐,秘书的打字错误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于超级市场的音乐可以挽留顾客在店内多留三分钟……
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特别是青年人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所以我们得用一只“招风耳朵”来听它。有时,它以高度刺激(嘶裂的吼声、震耳欲聋的电声、重低音)与高度单调(单一强拍的重复)相结合的高度自由、高度宣泄的摇滚乐出现;有时则沉醉于轻声唏嘘,低语回荡的“情调音乐”。这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在这里找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我。
现代音乐由于它的实验性与超前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未来的。一方面,它表现了被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孤独、无助的精神境界,同时反映了音源无限扩大后的光怪陆离、斑斓多彩的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就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多元文化的“交叉感染”,“轻”“重”音乐之间的鸿沟已非泾渭分明,势不两立,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了。“超级天才指挥”普列文一面身兼三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一面却在洛杉矶的夜总会里组织了一个爵士乐队。他说:“我唯一的原则是不论演员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不亵渎音乐就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爵士乐融入交响乐之中,创作了轰动乐坛的《蓝色狂想曲》,使他成为“爵士阵营和正统音乐之间的一个纽带”。法国作曲家米约的创作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创作的芭蕾舞曲《世界的创造》中只用了一个十七件乐器的爵士乐队;至于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干脆被称作“法国的——爵士的”,在他的《剧场音乐》《钢琴协奏曲》《维特勃斯克》和《交响颂歌》中,爵士乐几乎成了他的“母语”……
世界真奇妙,音乐有多好。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来听音乐吧!
(摘自陈钢《三只耳朵听音乐》)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恒久不衰,闪烁异彩。 |
B.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时而震耳欲聋,时而低语回荡,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
C.现代音乐是属于未来的音乐,这种说法如从其实验性与超前性而言,是可以的,它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
D.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听音乐,就是要从古典、流行、现代音乐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音乐的美好。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这一点,得到了让•保尔很形象的解释。 |
B.“穆扎克”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用户听了这些音乐,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
C.摇滚乐与“情调音乐”风格迥异,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 |
D.现代音乐“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要求我们应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斯洛所谓古典音乐能使人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与荀子所谓音乐“入人也深”的特征相契合。 |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听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听听巴洛克时期的慢节奏音乐将大有益处, |
C.爵士乐在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成了“母语”,说明爵士乐是其最擅长的表现手段。… |
D.普列文、格什温、米约与科普兰等音乐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了不同音乐之间可以走向相互渗透与补充。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运斤成风①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②人垩③慢④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⑤运斤⑥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⑦。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⑧死久矣。’自夫子⑨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选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先秦诸予散文的董要著作,这部书是庄周和他的弟子、后学的著作汇编。《庄子》文章已经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散文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成熟阶段。 ②郢:楚国的都城。③垩:白色的土。④慢:同“墁”,涂抹。⑤匠石:名叫石的匠人。⑥斤:斧头。⑦失容:改变颜色。⑧质:箭靶,引申为配手,即“郢人”。⑨夫子:那人。指惠子。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为”的含义。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______ ②吾无以为质也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②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成语“运斤成风”出自于此,根据本文,你以为“运斤成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你能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938年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 “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小题。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
世人评其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人们赞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但这些知道他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
他是一个爱掉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钱钟书的涉猎广泛与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有大量的报道说他过目不忘,有着照相机的记忆功能。
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说起他的文学成就,真正为人推崇的当属《管锥编》。面对《管锥编》,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对于《管锥编》自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从夏志清到司马长风,从柯灵、舒展到李洪岩,见仁见智,不胜枚举。
然而,我第一次读到《管锥编》,却已是1994年了,在此之前也只是读过《围城》和他的部分散文及短篇小说,虽然喜欢得不得了,但真正在书店里翻动他的《管锥编》时却大有窒息之感,也许是出差在外的心情所致。当时在济南的一个古籍书店,我终于将一套五卷本的《管锥编》捧回了旅馆,连夜拜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册。其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前四册从先秦至隋代以来的经史子集1158页内容的增订,而第二部分是对前四册及增订内容进行的再增订。钱氏六十五岁做《管锥编》,七十二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做《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已经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似在学界未有第二人。
日后的钱钟书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他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
钱钟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钱先生的“扑朔迷离”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此言极是。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钟书在清华求学时,虽不重视数学,但国文、英语、哲学、心理等学科成绩极佳,同学对此甚是佩服。 |
B.钱钟书看书过目不忘,“有着照相机的记忆功能”,这成就了他的学问。 |
C.《管锥编》内容庞博,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此书后又经几次增订,日趋完善,这充分体现了钱钟书令人感佩的治学精神。 |
D.写完《围城》后,钱钟书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再无优秀小说问世,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热情、才情的减退。 |
E.本文运用平凡而生动的小事例展现人物的性情特点,这种“把名人还原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写法,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读者也觉人物更真实可感,读来饶有趣味。
(2)根据文中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称“钱钟书是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钱钟书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钱钟书曾在《论快乐》一文中写到:“快乐的引诱,不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钱钟书先生的 “快乐观”,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餐馆和玫瑰
[美]欧·亨利
波西·卡林顿小姐出生在那个叫做酸果蔓角的小镇,一开头就背上了姓“博格斯”的不利条件① 。十八岁的时候,她改用“卡林顿”作为姓,来到了纽约,开始了她的演员生涯,现在的她正声誉鹊起,红得发紫;那个精明的经理蒂莫西·戈尔茨坦让她签了合同,答应在下一个季度主演新剧《华灯初上》。
随即就有一个姓海史密斯的演员来找蒂莫西先生,申请担任“索尔·海托塞”一角,也就是《华灯初上》里主要的滑稽男演员。戈尔茨坦说,“卡林顿小姐已经回绝了本市五六个最好的扮演乡巴佬的演员。她声明,如果物色不到最好的‘海托塞’,她就不登台。你知道,她是在乡村长大的,百老汇的兰花在头发上插根稻草,就想把自己说成是苜蓿,可诓不了她,她要货真价实的东西。’哎,你想扮演‘索尔·海托塞’,首先要打通卡林顿小姐这一关。”
第二天,海史密斯乘了火车去酸果蔓角。他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偏僻的小镇呆了三天。
此时的卡林顿小姐正如往常闲暇时一样,在一家位于地下室的空气污浊的小餐馆内和她的“追随者们”谈笑风生,她身材纤巧,美丽迷人,充满活力,得意非凡。十一点三刻,一个瘦长、仓皇、犹豫的年轻人走进了餐馆,他长着一头淡黄色的头发,傻乎乎地张着嘴,被餐馆里的灯光和人们吓得手足无措,狼狈不堪。他穿着一套白胡桃色的衣服,打了一条鲜蓝色的领带,衣服很不合身,瘦嶙嶙的手腕和穿白袜子的脚踝露在外面有四英寸之多。他睁大眼睛,打量着周围,正如见到猪猡闯进了土豆地的人一样。他终于看到了卡林顿小姐。他咧开嘴笑了,又高兴又窘迫地红着脸站起来,朝她的桌子那儿走去。“你好吗,波西小姐?”他带着无可置疑的乡土音说。“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比尔·萨默斯——住在铁匠铺后面的萨默斯家的。”“嘿,什么!”卡林顿小姐兴致勃勃地插嘴说,“你从酸果蔓角来?”那个年轻人接着说,“是的,你知道吗?哈姆·赖利信了教;布利塞斯老太太把她的房子卖给了斯普纳船长;你的威利叔叔给选上当警官。” “喂,诸位!”卡林顿小姐忽然对她的同伴说,“我要失陪一会儿。”她把他拖到角落里一张单独的桌子那儿。“我仿佛记不起谁是比尔·萨默斯了。”她瞅着那个乡下年轻人的天真的蓝眼睛,沉思地说。“不过萨默斯一家我是认识的。你最近有没有见到我家里的人?”“波西小姐,”年轻人认真地说道,“两三天以前,我还去过你家。”“妈妈好不好?”卡林顿小姐问道。“我最近一次见到她时,她正坐在阳光下面。我问她为什么不往后挪一点。‘威廉,’她这样说,‘我一有空就坐在这儿,望着那条路,等着波西,直到天黑。’我老是觉得,当她厌倦了外面的世界,想起她的老妈妈时,她仍旧会从那条路回来的。”“我出来的时候,”“比尔”结束道,“我在前门台阶那儿把这摘了下来。我知道你一定喜欢老家带来的东西。”他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朵玫瑰——一朵丝绒一般柔媚,芳香四溢的黄玫瑰,它在餐馆恶浊的气氛中耷拉着脑袋,正象一个少女在古罗马竞技场上群狮热辣辣的呼吸下垂着头一样。卡林顿小姐的尖锐然而悦耳的笑声在乐队演奏的《风信子》的旋律中响了起来。“哎呀!”她快活地嚷道,“还有比那些地方更死气沉沉的吗?如今让我在酸果蔓角待两个钟头,我都受不了。嗯,萨默斯先生,我见到你非常愉快。我想我现在要赶回旅馆去睡我的美容觉了。”她把那朵黄玫瑰塞在她绮丽精致的绸衣服的前襟里,站起身,傲慢地朝戈尔茨坦先生点点头。
那辆金碧辉煌的马车驶去后,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转头对戈尔茨坦说,“主意不坏吧,呃? ‘索尔·海托塞’这个角色总该派给我了吧?这位小姐始终没有起疑。”戈尔茨坦说,“你最好明天一早就去找卡林顿小姐,把这个角色敲敲牢。我觉得她会对你很满意的。”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三刻,海史密斯来到了卡林顿小姐下榻的豪华旅馆,满怀信心地递进了他的名片。接待他的是女演员的侍女。“对不起,”霍顿斯小姐说,“非常抱歉。卡林顿小姐已经取消了所有的演出合同,回到那个——那个什么小镇——哦,那个酸果蔓小镇去了!”
【注释】①“博格斯”的原文是Boggs,同英国俚语中的“厕所”(bogs)读音相同。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玫瑰”其实就是波西小姐形象的映照,离开了家乡的土壤,投身于社会,她也失掉了原本的“柔媚”和“芳香四溢”,变得和餐馆的气氛一样“污浊”。 |
B.小说反映的是演员的生活遭际,通过因果递进和悬念更迭拓展情节,把女主角在艺术道路上由“人性失落”和“人性复归”的心理变化过程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
C.波西小姐其实早已识破了“乡下来的年轻人”的真实身份,不揭穿他,只是为了从他嘴里得知家乡和母亲的情况。 |
D.演员海史密斯通过自己的重重努力,本以为成功获得了想要的角色,却因为女主角的离去而化为了泡影,作者为他不平,对他寄寓了深刻的同情。 |
E.小说构思精巧,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人物命运陡然逆转,结局出人意料,叫人目瞪口呆又回味无穷。
(2)第四段,作者详细描写“乡下来的年轻人”的肖像以及与女主人公的对话,这一情节的安排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波西·卡林顿小姐的主要特点。
(4)欧·亨利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这篇作品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对“人性之美”这一核心主题的深刻剖析和生动表达,还在于悬念迭起、曲折回旋的情节设置。请找出小说中三处设置悬念的情节,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本诗作于其被贬为睦州司马,路经长沙时。
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
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注】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选自《明史》)
【注】剖符: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知骁骑卫事知:掌管 |
B.明年出参政陕西出:外出 |
C.淹通经史淹:深入 |
D.率以勋臣领其事领:处理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
B.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
C.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
D.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
B.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
C.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 |
D.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
⑵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