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浑浑噩噩针贬时弊蝇营狗苟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繁文缛节回肠荡气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纷至踏来积毁消骨穿凿附会
D.人才荟萃草菅人命风靡一时步履维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弼辟自用
B.然黼趋雀跃
C.讥带剑金蝉脱
D.帖异钟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谨庠序之教,                                   。(《寡人之于国也》)
(3)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5)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7)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明月不离恨苦(谙:熟悉,知晓)
B.则将焉用彼矣(相:辅佐)
C.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积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臾(zhuān)序(xiáng)彩(qiān)不可食(shēng)
B.罟(cù)不(yīn)鱼(biē)鸡狗彘(tún)
C.洿池(wū)暮(ǎi)凝(yē)弃甲兵(yè)
D.饿(piǎo)菊(kǎn)憔(cuì)虎出柙(s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龙应台
①对于历史,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了解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国国情,就是专制,两千年的专制。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发现:中国是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国不是一回事的;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国,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说“中国两千年专制”指的是哪一段呢?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自己进入历史之后,你纳闷: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而且不告诉你他们是半真半假的东西?
②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阔的眼光。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哪一个国家的餐厅里吃饭,一群朋友高高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不起,你们忘了付帐。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厚,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其实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问题。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说如果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战后粮食严重不足的德国,德国侍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
③韩非子就曾写过: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道德高尚,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禹的劳苦跟“臣虏之劳”也差不多。“以是言之”,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享受的东西很少,放弃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今之县令”,在今天的体制里,仅只是一个县令,跟老百姓比起来,他有种种官本位”所赋予的特权,他有终身俸禄、住房优惠、出国考察金、医疗保险……因为权力带来的利益太大了,而且整个家族都要享受这个好处,谁肯让呢? “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也”,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么呢?“薄厚之实异也”,实际利益,经济问题,体制结构,造成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④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是对于过去的路有所认识,至少是一个追求。然而这个标准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毋宁是困难的,因为长期政治动荡与分裂造成文化的严重断层,我们离我们的原典,我们的谱系,我们的历史,非常、非常遥远。
节选自龙应台《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
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事件,作者的主要观点有哪些?(6分)
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
作者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沾衣欲湿杏花雨,                   。             (《志南《绝句》)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⑧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病起书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蒙:受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你针对下面两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任选其一,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教师寄语,要求既客观又委婉,带有鼓励性,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超过80字。
①、某男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活泼聪明,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在学生中很有人缘。但不是很喜欢学习,成绩比较差。
②、某女生,家境贫寒,勤奋刻苦,成绩非常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封闭,对人较冷漠,班上同学都对她敬而远之。
选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训/言/综合叉/如丧考
B.编/舟网/马脚灵/热情高
C.亲/拘药/胃口哽/因废食
D.裂/裂眼/杀手涡/故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
(2)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辘辘远听,                    。          (杜牧《阿房宫赋》)                
(5)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3)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总角之宴,             。(诗经《氓》)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8)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9)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10)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南卫视大型电视节目《花儿与少年》播出以来,观众对“导游”张翰的吐槽一浪高过一浪。面对非议,年轻演员张翰认为不足挂齿,自己只是尽力做事,没想太多。
B.学校组织春游,班主任要求同学尽量少带比较沉重的物品,一切轻车简从,这主要是让大家可以更
轻松地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C.现实空间与网络世界已互相涵盖,身体与机器已水乳交融,哪个才是生活的主场已模糊不清。“电子人”的生活是躯体走再远,心也在终端。
D.我真不喜欢他那种皮里阳秋的态度,有想法老是不肯痛痛快快说出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