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个案子说明了什么?
(4)“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无限的崇拜毛主席,最主要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请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一定让你过目难忘, 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出现过一些失误,需要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回答和探究:(11分)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到l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发展什么?举两个该计划的成就?(4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2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给我们国家的建设提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都要举行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即“高考”),这一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开始实行,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沿袭到现在。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收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情?
(5)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中国红军长征何时开始和结束的,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长征的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你知道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有一位伟人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请你说说,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5)、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那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又是什么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    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了曹宅……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的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人教版教材
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
(2)、材料三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
(3)、你从材料中感受到哪些“五四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日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今天有不少节日都与历史事件有关。例如10月1日是我们的国庆节,它来源于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3)学习了近代以来中国为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斗的历史,你有何感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八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2)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邓小平为什么说“迟早要出现”?
(3)谈谈我国应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历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比原来领土小了1/8……
材料二: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中国给予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和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使用各种之权势,以其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只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友帮人之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是什么会议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又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什么地方的统治秩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准备编排一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剧。为了增强演员的感性认识,学校资料室提供了《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诺曼底登陆》、《闪击苏联》、《血染珍珠港》和《突袭波兰》五部资料片。担任导演的小玲要将这些片子准确的分配给演员作参考。(10分)
(1)张兰将扮演德国人海德曼,剧中他将用波兰语播发一则颇具煽动性的声明,宣称德国是波兰的敌人,还用侮辱性的语言辱骂了德国。随即他指挥德军攻入波兰。小玲应将《    》分派给他。这一事件标志着(      )。
(2)李明将扮演苏联人米佳,剧中他沉痛地说“由于敌人的狡猾和我们放松了警惕,1941年6月22日晨,我们的上万名官兵在睡梦中被炸死,顷刻之间我们就损失了飞机1200架,大片国土沦丧。”小玲应将《            》分派给他。这一事件标志着(    )。
(3)赵祥将扮演美国人约翰,剧中他和战友们正在享受假日和煦的阳光,突如其来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使他和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幸存的他说“我们将永远记住1941年12月7日这个该诅咒的日子。”小玲应将《     》分派给他。这一事件标志着(    ) 。
(4)杨勇将扮演苏联人伊凡,剧中他兴奋的宣布:“这场战役使德国侵略者损失惨重,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我们将转入反攻。”小玲应将《         》分派给他。这一战役的影响是(    ) 。
(5)王兵将扮演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剧中他说:“我们克服了巨大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了德国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德国离灭亡不远了。”小玲应将《       》分给他。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发展为什么样的格局?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均有错误,请你指出错在哪里,或说明原因。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原因:                                                                 
2、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原因:                                                                 
3、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推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材料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2)为了实现“壮心”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3)从秦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这是否是历史的进步?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