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我们学习探究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内容。完成下题。
针对下边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中国伟大的篇章”为主题创办一份校报,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助完成。
【领袖风采篇】

【土地调整篇】

请回答:
(1)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中让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只填序号)
(2)“土地调整篇”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党实行的什么农业政策?
(3)综合上述内容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图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观察图二,“农民申请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分析图三,凤阳县农民喜获丰收得益于最早实行的哪一项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因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
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政府多次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经济政策。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经济政策的作用。
(3)综上所诉,指出国家改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 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⑴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  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⑵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   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⑶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⑷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实行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3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2分)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i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实行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2)图①取得“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成就的是什么主要原因?指出图②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③与图①、图②的关系。(6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的是什么治国之路?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国家发展道路探索上是什么态度?(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下面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与图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农民有何意义?
(2)党和国家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分析图二信息,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哪一年?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4)由图四看出,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一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一)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业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根据所学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开展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指出材料三中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
材料四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五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亿吨

 



 

 

材料四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的4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4个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
⑵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⑶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⑷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⑸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⑹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文件?这一文件发生在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这条“路”是指什么?这条路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4)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