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的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正是因此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促使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的这场运动失败了,而英国的却成功了,试分别简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材料三  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毛泽东》
(3)材料中“毛泽东的主张”首先在哪次会议上被肯定“是对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请说出毛泽东找到了怎样的一条革命胜利道路?邓小平找到了怎样的一条强国富民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为“卖国贼”。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各一例。
(2)在材料二中,19世纪最后几年康有为等领导了哪一场运动变法?拉开此次运动变法的序幕是哪一历史
事件?
(3)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最核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领导集体强调的“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宏大的,同时又是现实的。“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
探究一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哪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密切了东西方的联系?
(2)明朝前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联系的航海史壮举是哪一历史事件?
(3)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后期,在世界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美三国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材料三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862年
林肯颁布了《     A  
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
1879年
     B  研制成功碳丝灯泡
1890年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的产品
1894年
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1)材料一种的"上谕"开启了哪一运动?运动中出现的"新气象"主要有哪些(任举两例)?该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状况,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3)请将材料三中的A、B两个空白处填充弯针。结合年表内容分析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具体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走向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数字十八大: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十八大将城市化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城市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从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的视角来考察洋务运动,我们将会看到这一运动所蕴含的一种未被认识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9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洋务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1885年,他又在天津建立武备学堂。他还派遣军官赴德国、英国、法国学习军事技术。左宗棠在福州设立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人才和驾驶人才。张之洞也于1887年在广州创办了水师学堂。随着号召广泛使用西式武器的技术革命的来临,军人的地位也开始提高,他们变成了发展技术的代表。
材料二    张之洞军队的军官都是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士兵多半有文化。他们在南方各武备学堂受过内容广泛的教育,还通过留学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所受的控制也很松,所以南方军官比北方军官思想更开通,因此更容易同情革命。1908年以后的大多数兵变,包括使清朝倒台的那次兵变,都是发生在南方的军队中。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派进行的什么历史活动?并回答这一活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军士兵成为反清武装力量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与创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痛苦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就是历史,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否定、歪曲甚至是美化侵略历史。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题目:
【历史回眸】
(1)中国的近代史是从海上开始的屈辱的历史,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受到的来自海上的威胁。这些威胁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说说洋务运动的口号,简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曙光新生】
(3)这一年在上海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请问这件事情是指什么事件?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众志成城】
(4)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说说日本投降的史实,简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继往开来】
(5)中国为了和平一直在努力,列举中国在国际上为了和平作出的努力,并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探究:回望历史,中国曾领先世界,也曾受尽磨难。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
【古代灿烂辉煌篇】

(1)"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重要商路,更是文明交流之路。请列举一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文化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写出他最远到达的地方?
【近代 自强雪耻篇】
材料二 中国政府5月26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强调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地,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5月27日新华网
(2)强国必先强军。一百多年前,洋务派为实现强国之梦筹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请列举一例。除此之外,洋务派在军事方面还有哪些努力?近代哪场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的民族耻辱?
【现代 大国崛起篇】
材料三  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3)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亚非等国的支持下,中国于哪一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四 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4)为了"把自己的事办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材料五 

----数据源自钱胜《上海浦东经济发展的20年:成就、经验与未来》
(5)读图分析,请用一句话概括浦东新区20年经济发展状况。浦东新区作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六 大国兴衰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6)综合上述材料,为提升综合国力,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图1图2为洋务运动时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汉阳铁厂 ,图3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八幡制铁所
材料二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莫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如果没有这一步的话,后面的改革就很难。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在(明治)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植下,1886年至1890年间,在日本出现了早期产业革命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异常迅猛。到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初步实行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叶渭渠主编《日本文明》
材料四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阳铁厂是由谁创办的?它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什么类型的企业?
(2)材料二反映明治政府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归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走上近代化道路所起的作用。
(4)材料四描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哪一战役?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魂”。伴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冲击,近代中国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中的著作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用一句话回答,1分)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哪一运动? 该运动中我国最早的近代海军起步,试列举海军名称。
(2)材料二反映出哪一运动的什么主张?
(3)20世纪初,在中国还有什么事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有共同之处,请说出一个共同点。
(5)举出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而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一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各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进程中,不管是挽救危机的局部调整,还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改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的一群改革者在维护传统的名目下,小心翼翼地迈出了"自强"的步伐。这场为"自强"而开展的运动称为什么?列举该运动中为实现"自强"而创办的任一军事工业。
(2)1895年,北京1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请写出变法维新的一位代表人物。这场变法维新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依然有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饱受虐待,被随意买卖。1826-1861年间,不堪忍受的农奴发动了一千多次起义。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1861年改革,改革对农奴身份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4)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包括政府大部分要员在内的使节团,对欧美12国进行了历时近两年的广泛考察。这次考察推动明治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