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组图片资料是某校八年级三班同学们为开展一次纪念活动而收集的。他们拟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共 9分)
请回答:
(1)请以“新中国外交足迹”为主题,按时间先后,重新整理这些图片资料顺序。(填入图片英文序号)
→ → →
(2)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资料重新设计一个简洁明朗、恰如其分的主题。
(3)通过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探究,你认为一个国家外交取得成果的基础主要是什么?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图②和图③人物选配上合适的称谓。
A. | 中国铁路之父 | B. | 中国制碱工业之父 |
C. | 两弹元勋 | D. | 最可爱的人 |
(2)图①人物领导的革命使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的名称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
(3)图②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图③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图④人物在外交领域的卓越成就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
材料二:
年代 |
1970年底 |
1980年底 |
1992年底 |
2011年7月 |
建交国家数(个) |
55 |
124 |
151 |
172 |
(1)照片1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2)照片2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怎么样的历史事实?请你试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 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喊起。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指的是什么?这次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赢得了与会亚非国家的一致认同?
材料二:2015年4月22 EI至24日,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 精神",加强亚非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2)时隔60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万隆精神"?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旧中国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能指出两图都与哪件外交大事有关吗?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月18日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与代表们,从他们下榻的萨沃尔-霍曼饭店出发,沿着亚非大街步入百米开外的独立大厦——这里正是第一次亚非领导人会议的会场。他们中,有印尼总统苏加诺,有中国总理周恩来,有印度总理尼赫鲁,以及其他刚刚率领民众摆脱殖民统治,或正在为民族独立抗争的亚非领导人。这一段“历史性步行”被载入史册,成为万隆会议历史画卷中的经典一幕。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与会各国领导人和代表们的“历史性步行”反映了怎样的精神?
材料二 所谓“主场外交”,指一国以本国境内为外交舞台、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从亚运到奥运,从夏季达沃斯到世博会,从上合峰会到中非合作论坛,从亚信峰会到APEC会议……37年间,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国际盛会的主场,淬炼出自信、包容与坦荡的气度。“来者都是客”,中国擅于连接东西、南北、南南间的不同诉求,为各方利益寻找“最大公约数”;中国有宽阔的胸怀、足够的善意,为各方搭好双边、多边交流的平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国际盛会的主场有哪些原因?2001年APEC会议在哪里召开?
(3)结合两则材料,从近代的屈辱外交到如今的主场外交,你有何感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乔冠华(左)开怀大笑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再举出两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见下图。
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总理在机场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新中国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积极外交活动对新中国和平建设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材料二 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种国际关系的"铁律",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德国、日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谋求霸权,德国、日本崛起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①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充分体现了中国不追求霸权的坚定立场?
③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奉行的核心思想理念。
(3)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而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05—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岳麓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发展的总趋势如何?请列举一例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70年代外交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国际地位的上升,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
【材料一】:新华社5月2日讯近期短短12天时间,中国政府不仅从战火纷飞的也门安全撤离了613名中国公民,还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此举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对此,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表示,也门撤侨是我国综合国力上升的体现,也是这次行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它见证了大国能力与担当。再者,社会主义体制叫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一声令下,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集中所有的资源和力量,迅速地把我们公民撤出。最后,这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凤凰新闻
【材料二】: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于2015年4月22日至24日在印尼万隆举行。60年前,在中国的努力下,突破重重障碍,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亚非国家为主宰自己命运,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呐喊。而亚非国家在1971年10月25日将中国抬进了国际大舞台,中国的**原则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亚非领导人一道,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奏响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新乐章。
——————网易新闻
(1)依据材料一归纳也门撤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也门撤侨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将中国抬进了国际大舞台” 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材料二中60年前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和什么方针有关?依据材料指出什么是万隆精神?
(4)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说:“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申明确指出,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材料二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的签字仪式在莫斯科举行。根据新订的条约和协定,苏联截止到1952年末,将交还所有它通过《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权益,并承诺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对中国进行援助。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确立了什么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条约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回答2点)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2013年,习近平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我们主张,……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
请回答:
(1)“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挑战是什么?最终各国又是如何合作应对的?(2分)
(2)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例子不胜枚举。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什么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联合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它的成立与哪次会议有关?为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上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你认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中国近现代外交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茫然不知。
——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产业革命”指什么?材料一中中国对“历史性大变革茫然无知”带来了什么结果?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3分)
材料三:右图《乔的笑》
(3)下图见证了新中国外交史上哪一时刻?
材料四 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4)40多年前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中美什么时候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