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D.实行对外开放 |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这里的“伟大的支点”最有可能是( )
A.深圳 | B.浦东 | C.台湾 | D.海南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某学校准备举办专题展览活动,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有许多展板已完成。请你思考并完成下列版面内容。
(1)展览活动名称 。
(2)完成下列未完成的版面: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时 间 |
历史事件 |
意 义 |
1949年 |
① |
国家赢得独立。 |
1951年 |
西藏和平解放 |
② 。 |
1952年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③ 彻底废除了。 |
1953年 |
④ 战争胜利 |
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3)完成下面图示:
(4)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请你举出至少两项。
(5)看完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板,你有什么感受或启示?(至少2点,2分)
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下列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A.上海 | B.南京 | C.北京 | D.深圳 |
如果你想实地考查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情况,不应该去( )
A.深圳 | B.汕头 | C.珠海 | D.香港 |
下图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改革开放的实行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C.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迷信 |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是( )
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
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
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全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 B.沿海经济开放区 |
C.内地开放城市 | D.经济特区 |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 开始。
A.农村 | B.城市 | C.沿海 | D.西部 |
今年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35年,回顾我国开放的历程和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东莞的开放属于:( )
A.第一步,经济特区 | B.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 |
C.第三步,经济开发区 | D.第五步,浦东新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