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的
巨大变化。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
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3)意大利文学家但丁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请写出材料一、二两位领导人分别开创的独具特色的道路。
如图,下列年代尺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新中国的历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领导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2)在字母A、B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和挫折?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和挫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字母C代表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时期?为进入这一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4)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党章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做了怎样的规定?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1426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走了整整28年。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题干中两处划线部分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各用一句话简要叙述清楚。
(2)从上海到北京,中共走了28年,期间经过了广州、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延安等地。请任选其中一个地方作为你推荐的红色旅游基地,并写出推荐理由。(50字左右)
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关节点上。
(3)请用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开创了不朽的业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咱们的钢铁炼出来了,咱们的钢铁卫星上天了,咱们到县上报喜去!大家都立功了,……十五年赶上英国,超过美国不在话下……。”
――电影《活着》里牛镇长台词
材料二:现在,“四人帮”已被摧毁……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
――1978年《光明日报》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材料一台词反映的是哪一运动?
(2)材料二反映了思想理论界大讨论使人们得到的思想共识是什么?之后在1978年底召开的重要会议中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3)材料三邓小平的讲话解决了哪一问题?
(4)通过学习,你认为中国在今后发展道路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各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材料一中,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误"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新"在哪里?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这次讲话促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
中国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探索经历坎坷,过程曲折,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简要说明20世纪初思想文化近代化探索活动在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4)材料四所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蒋昌建来到历史课堂调查学生从歌曲中搜索历史事件的大脑记忆情况,下列歌曲与相关历史记忆不正确的是
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词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是在“一五”计划中建成的 |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的是毛泽东 |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间的大团结,这得益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 |
D.“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
(7分)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1) 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不断书写传奇?(2分)
材料二
(2) 香港和澳门分别于哪一年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3分)
材料三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3) 材料三表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1分)
材料四 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分)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大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材料二所提的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怎样理解?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一个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出土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与东罗马金币
材料二 “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材料四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的题词
(1)根据材料一,西汉武帝时期,两次出使西域的外交使臣是谁?西域开通之后,横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也随之出现,该“路”的起点产生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诗中的“河”是哪个皇帝执政时开凿的?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当时的运河是以哪个城市为中心的?
(3)根据材料三,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马克思和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这种状况造成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我国设置了四大经济特区,除了深圳以外,请再说出其中的任意一个城市。1990年,我国又作出了什么决定,使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
(5)综合以上材料,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出现的现象得益于党召开的哪一次会议?
(2)材料中农民“特有的首创精神”指什么?
(3)除深圳外,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还有哪些?
材料一: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二: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谁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谁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2)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2分)
(3)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