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3分)
材料二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材料五 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4)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94周年。某同学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请回答:
(1) 请根据图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图片所示的会议名称。
(2)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4)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改革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由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渡过了难关。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疑怀”到模仿”的原因。“(2 分) 罗斯福总统采取的相应对策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讲话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提出?(1分)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从以上三国的经济改革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原创】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新中国成立与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板块一 【独立篇】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
|
史实 |
政治 |
|
经济 |
|
板块二 【探索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2)上述材料中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一种愿望?这种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
板块三 【改革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3)据上述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口号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
板块四 【感悟篇】
(4)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第二次历史性的剧变。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合格民主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2)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地何在?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据材料三,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哪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中国援朝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在20世纪实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四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决策而开始的? 你认为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人“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相关的“三农”问题。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逃离饥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
(2)1953年后,我国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其实质是什么?
(3)从“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此翁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改变了世界”说明什么道理?
(5)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对于“三农”问题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二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
(2)根据材料二,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你觉得我们应如何面对?
(共10分)材料一: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首次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这是一次充满希望和面向未来的历史性访问。访问实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全面战略升级,推动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安全合作与务实合作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传递出中国经济鲜明的政策信号,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再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信心与智慧。
材料二: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美联社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⑴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⑵从当今世界的主题角度谈谈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有何历史意义?(2分)
⑶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本世纪初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什么?
⑷“中国力量”的发展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中国力量”足以显示我国的实力,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请分析其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苏两国曾经走过同样的路,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了农村的稳定,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列宁最早发现问题,他力主“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有所保留;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的“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寒冬’”的显著特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命运?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还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
(3)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谈谈你对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誓词
材料二:在……开始时,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材料四: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需要国家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哪一重大事件?简述其影响。2分
(2)材料二为了摆脱落后状态,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为了“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影响。2分
(4)材料四中美国为了应对“大萧条”采取什么措施?这种措施的特点和效果如何?3分
(5)以上材料他们都面临怎样相同的境况而采取什么措施度过难关的。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 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25页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
1981年粮食产量 |
1982年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07亿千克 |
7.15亿千克 |
材料四 确实,“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多年关注的问题。我们说把“三农”问题要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是一般的表态,而是实际行动。这些年,我们为农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充分体现了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建议。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请回答:
(1)洋务派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近代工业建设。洋务派工业建设的成就有哪些?作用是什么?将答案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成就 |
|
作用 |
(2)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这段话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
(3)近代工业举步维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有资金、技术、市场、政治环境诸方面因素。将制约近代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方 面 |
具 体 表 现 |
资 金 |
|
技 术 |
|
市 场 |
|
政治环境 |
(4)近代许多工业品都带有"洋"字,如洋车、洋枪、洋炮、洋油、洋布、洋灯、洋伞等,今天这些词语大都消失了。洋名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
2.请简答"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个地区在20世纪末顺利回归祖国。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4. 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这两次变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简要分析目前影响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 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 "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5.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开始于哪一年?
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4.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
【今日成就】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
6.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