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 这首赞歌颂扬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请回答:“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2)材料二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我国为什么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7分)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图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及重大历史意义。(2分)
(2) 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个失误?(2分)
材料二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3) 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最先在哪一地区展开?(2分)
材料三 中国农业部验收组公布,“他”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耕地,用以种植其他有着较大供需缺口的作物。
(4)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穿越时空:(6分 每空0.5分,共6分)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贯穿党的十八大的一条鲜明主线。穿越时空,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改革创新是历史的真理。
(1)来到公元前359年的秦国你会看到此时的秦国正进行 变法,其中 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秦统一六国打下物质基础 |
(4)来到公元646年的日本你会看到一场仿效中国隋唐的改革是日本过渡到了 ;而在1868年的日本你会看到 使日本正在向资本主义国家迈进 |
(2)来到494年的北方黄河流域你看到大队人马正在迁都洛阳。原来是北魏的皇帝 正在进行一场汉化的改革,此次改革促进了 |
(5) 来带1921年的苏俄,你会看到农民喜笑颜开,因为列宁实行的 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但这一改革很快被 模式取代,这一制度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
(3)来到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你会赶上中共 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揭开我国 的序幕 |
(6) 来到1929年的美国,你会看到美国人民正在经历 的折磨。而1933年的美国经济正在恢复 正在领导他们进行改革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
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材料二: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选自2015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一选自2015政府工作报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佐汪材料中观点的相关的制度名称该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国企改革之前,我国曾经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确立?
(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基于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你认为我国经济建设要保持良好持续发展的势头,应该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是清朝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令的内容,这场变法史称什么?这场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被概括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
(3)依据材料三,“第三次革命”是以哪次重要会议作为开始标志的?这次会议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见下表)
国家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日本 |
印度 |
中国 |
增长率(%) |
2.5 |
2.1 |
2.2 |
3.1 |
5.2 |
9.8 |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4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3分)
(3)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分别是那几个?
(2)材料二的“旗帜”是指什么?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新时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
历史事件 |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
① |
改良主义运动 |
② |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
③ |
(2)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材料二 1978——1993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数据(《中国统计年鉴》) 单位:亿元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变化的历史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解析题。
走近新时代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那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国为什么能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冷战结束,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在经济上保持长期稳定繁荣,霸权主义膨胀,企图建立一个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因此以西方联盟为基础,竭力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不过,美国难以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仍在继续。
首先,西欧主张在欧洲新秩序中起主导作用,在世界新秩序中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虽然苏联解体,俄罗斯实力明显削弱,但仍然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力图恢复大国地位,反对美国单独称霸。尤其是普京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通过丰富的能源等有利因素,实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第三,随着苏东剧变,南北矛盾日益突出,尽管近年来,南方地位有所下降,但是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呼声日益增强。
第四,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尝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地位显著提高。
世界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只有在多极化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浅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楚。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价,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呈现的是一条古代中西交通要道,这条道路的起点是哪里?开通这条要道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材料二中的“天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党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有关?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4)材料四是我国在农村进行什么重大改革的真实写照?
(5)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四的两种对外交往,谈谈你的认识。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新时代"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杂志发行后的十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邓小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将下列与邓小平有关的内容补充完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实施此项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为主的责任制。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如今, 已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我国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的社会主义。"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理论,并提出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近代改革】
材料三 下图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现代改革】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回答:
(1)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