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歌曲中感悟历史
歌词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2)
(3)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
(4)青少年应承担起怎样的历史使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党的哪次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做法”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做法得到中央肯定的原因。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整理
(3)福建的经济特区是哪座城市?据材料三,说明你对“窗口”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两例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新篇:析特色之路】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二: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来到福建省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品尝红米饭。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同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一起吃红米饭?
【建民主之基】
材料三: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简述1949~1956年,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3)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俄、美三国作为世界上举重轻重的大国,他们的“改革”不仅为全球所关注,而且必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6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我们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201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演讲
材料二:我们知道,我们已然陈旧的程序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我们的政府……这意味着变革。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材料三: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我们要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2013年3月17日中国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60年后,俄国为走向社会主义强国又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其特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上罗斯福总统曾“应用新理念”帮助美国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严重的危机。这一“新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提到改革的困难在于必须“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这一点在我国先秦时期“商鞅变法”中就有明显体现,请从其改革措施中试举一例。(1分)“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苏联时期哪一政治经济体制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1分)
(4)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是指什么?(1分)
(5)中、美、俄三国不仅注重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举一个历史上三国合作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例。(1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指什么?写出列宁“思路”的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主要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材料三中的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4)通过对“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和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会议所起作用的认识,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两句歌词中的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 周恩来               B、毛泽东 邓小平 
C、胡锦涛 习近平               D、江泽民 胡锦涛
2、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在哪场会议中确立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简况

(1)材料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试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出现的两个急躁冒进的失误。(2分)
材料三: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 份
项 目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624
20 370
102 398
421 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 826
7 073
28 762

 
(3) 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
益于哪一政策的实行?(3分)
材料四:中国农业部验收组公布,“他”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耕地,用以种植其他有着较大供需缺口的作物。
(4) 材料四中的“他”是谁?(1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图2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完成于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2)从图3和图4的信息看,当时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它的实施有何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对建国初期的国家情况进行的描述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我们国家什么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得到改变?你能用一些建设成就来说明吗?(至少举出3个)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讲述的什么运动时的中国?这一运动使得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最终党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图的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1) 这次运动的名称、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吸收那些经验教训?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五: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的意见》出台,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新政策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7)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歌词中感悟历史:
《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重大事件?
(2)“老人”“写下诗篇”之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有何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