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材料二:漫画《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材料二中的漫画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材料三: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当今中国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已故内阁资政李光耀
(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试举两例)
探究题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1)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总结成就】
(2)“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3)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三点)
【展望未来】(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近代化)的历程,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的经验教训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六次政治选择:第一次是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洋务运动,经过戊戌变法……。第二次从1911年到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次是1914年到1928年,以袁世凯和北洋军事强人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次是1928年到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次是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的计划经济现代化模式。第六次是1978年到现在的邓小平新政模式。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近代中国人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
(2)在材料二的第一次政治选择中,开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分别属于哪个阶层?(要求按顺序回答)
(3)请评价材料二第二次政治选择中的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二中第五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毛泽东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采取的重大措施分别是什么?
(5)在材料二第六次政治选择中,1978年以来的"邓小平新政模式"的起点是什么?由此开创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又是什么?
(6)在百年现代化的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或从前人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最少说出两点)
(8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1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分)
材料三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524 |
20370 |
10230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1分)这次会议决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1分)
(5)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注视着东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是2013年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
(1)孙中山作为中国的先行者,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促进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请列举具体史实予以说明。(2分)
(2)一代伟人毛泽东,实现的第二次巨变是什么?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中共哪次重要会议上作出的?(1分)
材料二 “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词打上“中国”印。
(4)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喊出的“中国声音”是什么?1964年展示“中国力量”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反映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5)请你分析我们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的原因。
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风华正茂 立志报国】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之间占据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这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材料一:歌曲《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歌曲《走进新时代》里还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
(1)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 “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里有“一夜崛起之城”是指哪个城市?
(4)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国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格局?
根据材料二,请回答:
(5)这段歌词是建国来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的写照,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请按顺序写出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时有记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下图的中山服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这是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中的一例,这些变化与哪一场革命有关?当时社会习俗还有什么变化?
(3)下图是1978年底北京街头的场景。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身穿大衣风度翩翩地走着,满大街身穿灰蓝色中山装和老棉袄的中国人纷纷侧目。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装上的反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的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年级某班以"探寻中国的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探究。
材料一:(探索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摘自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1)材料一中"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2)请说出在以上年代发生的革命运动名称及其领导人。
材料三 见下图
(3)根据右图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优先发展的企业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又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4)材料四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深刻的变化"对中国农民及农业产生的影响。
潮涌瓯江,无论身处何方,最难割舍的是温州情缘。新时期的温州商人铺展了一幅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的生动画卷。回答1-3题。
1.【商海弄潮】有60 万温州人在世界131 个国家和地区创业,有175 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他们建立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市场营销网络。这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B.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C.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 D.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2.【筑巢引凤】我市实施"温商回归"工程以来,推出了一批重点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给予优惠政策,使温商有了具体的投资方向。这一工程的实施有利于( )
①彻底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②实现温州人民同步富裕
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反哺家乡】在"五水共治"工程中,在外温商同样不缺席,纷纷以捐资引智的形式反哺家乡,助推美丽水乡建设。这体现了温商具有( )
A.敏锐的品牌意识 B.高度的质量意识
C.顽强的拼搏意识 D.强烈的责任意识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九(1)班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重大抉择】
(1)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空缺的部分(2分)
会 议 |
重 大 决 定 |
召开 |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
中共十二大召开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中共十三大召开 |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中共十四大召开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 |
中共十五大召开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对内改革】
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外开放】
(3)请你准确地说出上述图片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并请你概括出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
【学史明智】
(4)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我们革命成功,取得民族独立的?
(2)实现民主需要法律保障。写出中华民国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民主实现分别在1912年、1954年颁布的法律文献。
(3)国家富强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哪一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