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典例,它首先出现在
A.广东深圳 | B.安徽凤阳 |
C.上海浦东 | D.江苏南通 |
1981年,一位在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那么为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厦门 | B.广州 | C.上海 | D.深圳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人民公社 |
C.香港回归 | D.对外开放 |
李林同学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的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其中与其探究的主题不相符的是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下列有关小平同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
B.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C.中共十四大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
D.他的南方谈话(即南巡讲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
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内地 |
C.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
D.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
下列属于列宁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粮食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粮食税;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D.余粮收集制;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的原因 | B.建立的目的 |
C.发挥的作用 | D.发展的过程 |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遇到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10来个农户受灾减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情不一样 | 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 |
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 | D.土地贫瘠肥瘦不一样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该改革法》
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如今,上海浦东已经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