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任务。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科技的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请列举两例我国古代社会时期农业技术上的进步。
(2)在近代,孙中山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3)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对农村进行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4)我们海南的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为我们海南农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报刊——历史的记忆。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至少答出两点,1点2分共4分)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⑵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列举其在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一例。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l979年1月1日社论
⑶材料三中“战略转变”开始于哪一次会议?(2)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样的重要决策?(2分)
材料四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往往事先没有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做的但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是不干,而是要大胆地进行试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试验不知好坏。试验当然要争取成功,但也要允许失败。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改了就是了,自己不要灰心,别人不应该责难。要支持、爱护那些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
——2012年2月24日社论
⑷2012年2月24日的社论是纪念邓小平南方视察10周年而刊发的。邓小平南方视察后,1993年11月中共中央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一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名称及时间。农民获得“改革红利”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最严重后果?依据材料三,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邓小平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3年12月4日,由搜狐网与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举行,《邓小平时代》获20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图书奖。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过去和现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底以后,该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我省的某村指何地?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再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2)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指什么?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图》。
(3)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本质区别?
(4)结合改革开放36周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首诗也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隔近三十年后,饱经沧桑的中国又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材料二:进入21世纪,时间“再一次开始”,走向2020,届时神州大地必定。
(1)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相关史实及影响,任举一例谈谈你对“时间开始了”的理解。
(2)“时间又开始了”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密切联系?此事件对中国命运的抉择有何影响?
(3)材料二的空白处是对祖国美好前景的展望,请你写出一句符合题意的话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承载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以下哪一首歌曲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
A.《黄河大合唱》 | B.《翻身农奴把歌唱》 |
C.《走进新时代》 | D.《春天的故事》 |
潍坊风筝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山东海化集团,代表着潍坊发展的足迹,是潍坊经济发展的名片。它们的成功,得益于
A.一国两制 | B.民族区域自治 |
C.一五计划 | D.改革开放 |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蒋昌建来到历史课堂调查学生从歌曲中搜索历史事件的大脑记忆情况,下列歌曲与相关历史记忆不正确的是( )
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词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是在“一五”计划中建成的 |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的是毛泽东 |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间的大团结,这得益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 |
D.“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邓小平的讲话,反映出我国在实现国家统一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是
A.改革开放 | B.“一国两制” |
C.建立经济特区 | D.民族区域自治 |
“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B.综合国力的提升 |
C.就业制度的变化 | D.医保制度的建立 |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①改善交通条件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④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下图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在以下的哪个时期
A.民国初年 |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C.新中国成立初期 |
D.改革开放以来 |
下列关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 |
B.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C.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基本原则 |
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
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