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
【图示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图1
(1)近代中国在学习器物层面上,提出了什么口号?在学习制度层面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图1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图说历史】
图2
(2)图2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在移风易俗方面出现的什么变化?
【探究历史】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概括出近代化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史学界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再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他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5)材料一的四幅图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 |
洋务运动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 |
|
(13分)每年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南侧都耸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2005年4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到大陆访问,第一站就到南京拜谒中山陵:请回答。
(1)1894年、1905年-孙中山先生建立的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分别是什么?(4分)
(2)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2分)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请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3分)
(4)孙中山曾领导了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最大的成果是什么?(2)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呼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方式三:赏乐学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3)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无尽的宝藏,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4)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哪一个组织的革命纲领?此革命组织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昌起义胜利后,宣告哪一政权的成立?
(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请你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哪次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中的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宣传的新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随着外来侵略的加剧,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努力挽救国家,想要国家变得富强,而由此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分为了前后半期两个阶段,请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戊戌变法中谭嗣同被杀害,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他的牺牲说明变法改革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精神)?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用什么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请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西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谈及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些仁人志士作出了怎样的探索?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是通过哪次运动实现的?(2分)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二中所说的“红色政权”最早实践指什么?它发生在哪一年?
(4)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回顾历程,展望未来,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两点,6分)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1分)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 (2分)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1分)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什么? (1分)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2分)
(5)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1)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些尝试?
(2)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2分)
(3)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1分)
(2)“先生”是指谁?(1分)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2分)
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材料二: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近代文明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3)结合所学说明图中新事物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5)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6)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列举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在谈到中日关系时邓小平说:干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第一个要数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
1989年,邓小平讲到历史上中国在列强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时说:“得利最大的是沙俄,以后延续到苏联。”
材料二 下面是《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的几位人物图片:
材料三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四 下列是《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第五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相关资料图片: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论证日本“欠中国的账最多”、俄国“得利最大”。
(2)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请你向观众介绍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的“中国梦”。
示例一:严复,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4)1978年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什么?
(5)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是什么?